我要说,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你信么?
我的家乡无梁,就是那个昔日里芦花飞雪的村子,是曾经给首都北京献过礼的。我坦白地告诉你,献的是一块红薯。
这不是一般的红薯,这是“红薯王”。
一九五八年国庆那天,颍平县颍河公社无梁村给北京献了一块长约一米零二、重达一百九十八斤重的红薯,号称“红薯王”!这块红薯本可以在地里再长些日子,再长些日子也许就超过二百斤了。可上边等不及了,急等着给“十一”献礼呢。于是就早早地派了一辆大卡车,连周围的土一块铲起,固定在一个特制的大木条箱里(还希望它长)装在车上,由省、地、县三级干部陪着,十字披红,大锣大镲地敲着送到北京去了。那时候老姑父还没当上支书呢,他仅是陪着送到了县里。
如果你能从网上查到五十年前(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的旧报纸,就会发现,那一天全国的各家报纸都有报道,称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云云……报纸上登的重量是一百九十九点九斤!
这块“红薯王”先是经过了隆重的献礼仪式。尔后装在一个特制的玻璃柜里,摆在了农展馆七号展厅最醒目的位置,作为国庆献礼成果让世人观摩。“红薯王”经过千万人瞻仰后,又经过上边一层层的批示,就此成了一个专家们研究的课题。当年就调集一批国家级的农业专家,成立了一个代号为“5811”的课题组,进行专门的研究,准备向全国推广……如果能够推广的话,中国人就再也不愁吃饭的问题了。
后来,“5811”课题组的专家们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切片研究,测出这株红薯的含糖量每百克为二十七点八;维生素含量高达二十三点六;纤维素为三点一二;另含有钙、铁、硒、磷、钾若干,还是一红瓤,自然是优良品种。就此,专家们又专门到无梁东坡的那块红薯地里进行了实地考察,终于发现了这株红薯生长的秘密:这块地曾经有一口井。经考证,这口井是梁五方的爷爷的爷爷在地里种瓜时打的。那是口有一百二十年历史的老井。井在很多年前就被淤住了,这株罕见的红薯就长在昔日的井口里……当时,专家的结论是:可推广深翻土地。
如果按现在的说法,结论应是:没有复制性。
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就是说,哪怕是一株红薯,生命的轨迹也是可以改变的。
现在,我要给你说一说树了。
我说过,在无梁,没有一片树叶是干净的。那是风的缘故。
平原上的风并不烈,只是一个字:透。我还说过,在无梁,风有一雅称:名曰“西伯利亚”。当“西伯利亚”穿过崇山峻岭,经过了艰难险阻到达平原的时候,它一定是十分的惊讶: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呢?一马平川,任尔驰骋。
风到了这种时候,是不是也觉得有些累了,该歇歇了?它就像是从远方射出的一粒子弹,初时烈,距离越远质量越重,那些有质量的细小尘埃就此飘落在了平原的树上。在这里,风对树的侵害是无声的,它很少有刮倒树的时候。但它常年一次又一次地去侵袭、抚摸你的半边脸,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在平原的乡村,能给人以庇护的,除了房屋,就是树了。树的种类很多,数起来最原始的怕至少也有二十几种,以榆、桑、槐、楝、桐、椿、柳、柿、桃、杏……为主要树种。这里一马平川,雨水丰沛,四季分明,按说应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可坦白地说,这里不长栋梁之材。
在平原,树与风的搏斗是长年的、持久的,也是命对命的,就像是一对老冤家。如果你尝一尝树的汁液,你就会发现,那是苦涩的。若是果树,或是汁液偏甜一些的树,如果不打药,那肯定是要被虫蚀的。平原上的树有一个最可怕的,也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共性,那就是离开土地之后:变形。
比如柳树,此地最易生长的就是柳树了。此树生长周期短,取一枝干,插下即活。春开芽儿如痘苞,风来叶长,一天一个样。但柳树作为迎风之物,柳枝绵软,柳叶细长,见风起舞,遇势即弯。此树虽极富弹性,但木质漂松,无筋无骨,加力即折,最易变形。
比如榆树,生长周期慢,皮糙质白,木质也还算坚实。春来时开绿色的、一串一串的钱币状小花,中间一籽,俗称“榆钱儿”。花后树叶就老相了,绿也老油。这是平原上的看家树,遇上灾年,“榆钱儿”可以吃,榆叶也可以吃,到了万般无奈时,连榆树皮都被人剥光吃了。榆树的皮这样一代一代地被人剥吃,它的生命记忆本身就是残缺的。这样的树种,因含水分多,离开土地后,也是最易变形的。
比如槐树,此树的生长周期一般在十五年以上,周期稍长,木质自然坚硬。这种树似还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枝上长有一棱一棱的尖刺,树的汁液沥黄苦如药。此树春天里开一嘟噜一嘟噜的瓣穗状白色小花,俗称槐花。槐树汁苦花甜,农家常在花开时采它蒸着吃。生吃也可,甜甜的。花开后长扇状小圆叶,一枝枝呈扇状铺展伸开去。但是,此树离开土地后也易变形,伐后三天,就弯得不成样子了。
你现在所看的《生命册》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生命册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