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算又一度平静了: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虽然依旧相处敌对,炮火是停下来了;和谈统一虽然困难重重,也还在谈判着;北洋军阀各派之间,矛盾重重,争权夺利尚未发展到动武阶段;外国人尽管还是盘算着在华利益,也尚未采取武力冲开缺口或武力已经起到作用,暂时都还在"享受"。徐世昌就那么福气,当了个想"文治"又"稳治"的大总统。63岁的人赶上这节口,称心着呢!为了区别徐总统与往届总统的不同,标榜自己浓郁的文治气氛,徐世昌在他的总统府特地设了一个"晚晴籍"诗社,与诗友樊樊山、柯劭卷、严范荪、赵湘帆、易实甫、吴辟疆、高阆仙、徐树铮等人每星期日聚会,饮酒赋诗,并铨选清代各家诗,刊印《清诗汇》一书,把自己写的诗汇编成集,命名为《水竹村人集》,《退耕堂诗集》;又在他的画友周肇祥家成立了"画学研究会",研究中国的国画艺术......诗文氛围浓了,诗文方面的朋友也渐多起来,其中有一位,倒是为他在世界上扬了名。此人便是他在翰林院结识的,他的恩师李鸿藻的三儿子,一个革命党人李煜瀛(石曾)。

李石曾是留学法国的,曾以革命党人和以胞兄李符曾与徐世昌有结拜之谊的关系,去东北访过任着总督的徐世昌,并劝他转向革命党或树旗独立的。我们在前文中有过介绍。这位李石曾后来又去了法国,当他再次回到北京之时,徐世昌已经当了中华民国的缘",决定去访徐世昌,并想加入他的诗社画会。好在晚晴籍诗社和画学研究会的成员中大多是前清遗老,与李石曾的老爹前翰林院大学士李鸿藻都熟识,便领着李石曾进了总统府。一到总统府见了徐世昌,自然是不必引荐就亲热起来。徐世昌拉着李石曾的手,说;"东北一别,竟是十年有余了,听说你又去欧洲,何时归来的?令尊还好吗?"李石曾忙说:"谢谢总统惦记,家严尚好,我也归来有月余了。听说阁下组织了诗社画会,又大倡文治,十分诱人,是开明之举,故而随友人来凑热闹""中国人生活的气氛太紧张、太厮杀味了,应该有一片诗文清雅世界"徐世昌说:"所以,我想领个先,开个头。"李石曾说:"世界潮流亦是如此。尤其欧洲。人家基本上不讲战争了,讲科学、讲文明。我这一次回来,就想不走了。我已在北京办一座孔德学校和一座中法大学,传播西方的文明。""好事,好事!"徐世昌说:"有需要帮助的事情,尽管明说,我会尽力的。"李石曾表示了谢意之后又说:"阁下既然倡导文治,又那么热爱诗画,我想,对于一个东方国家的领袖来说,西方国家一定会令眼相看的。有这样一件事,我想你应该争取一下。""什么事?"徐世昌问。"你应该在法国争取得到一个文学博士学位"李石曾说"一国领袖,再有这样一个学位,那你便是文明世界最具声望的人物!"对于"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到底具有多少含金量?徐世昌还说不清楚。但是,能取得一个外国博士,那肯定是一件荣誉崇高的事。据徐世昌所知,从慈禧太后派出留学生起,到今天,中国学子取得这个荣誉的尚无一人。他当然想有一顶"博士帽"罩顶了。但是,他又对着李石曾摇头了。"谈何容易呀!我所学的,全是《四书》,《五经》的儒学,被西方国家视为后进的东西。拿什么去取得人家的学位呢?"

李石曾笑了。"这不难。西方国家高层人士,正在花大力气研究欧战问题。中国是卷入欧战的国家,如能从这方面加以论述探讨,肯定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课题。我看,就写一本《欧战后之中国》,便有希望。"

徐世昌沽名心切,当即便答应了。又说:"这就有劳阁下为之周旋了。"

"我会努力的。"李石曾满口答应。

从欧洲大战论及中国形势,这确实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话题。可是,徐世昌不仅对欧洲大战知之甚少,而且对欧洲大战与中国关系知之更少,若杜撰成书,确不是易举。事情答应之后他感到为难了。这时,徐世昌忽然想起了总统府一位叫黄郛的咨议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便悄悄地找到他,把这件事对他说了。

黄郛,浙江绍兴人,字膺白,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参谋长,再后来到北洋政府中从事外交工作,是个十分熟悉世界各国情况的人,自然对欧战也作过研究。听了徐世昌的希望,便说:"这事容易,交给我来写吧。"黄郛闷在一个秘密房中,根据欧战情况,结合中国史实,依据儒家的道理,夜以继日地写下去。写一章便送给徐世昌,徐世昌自知不是这方面的学问家,便让吴笈荪、曹秉章,许宝蘅和谢宗陶等人审核、修改。前后半年时间,书写成了,并用中、英、法三种文字刊印出来。李石曾拿着这本书到了法国,替他大宣传,果然被法国的巴黎大学器重了,这个大学立即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

徐世昌高兴了,他是中国领袖人物第一个获得外国高等学府授学位的高层人物,他的文才和文治的影响陡然高了起来。

有了学位,要去领学位证书。徐世昌是中国的大总统,不便轻易出国。于是,委派朱启钤作为他的专使,去法国替他领取。朱启钤携带一大批中、英、法文版本的《欧战后之中国》,在巴黎广为散发。于是,世界上有更多的人知道徐世昌了。

徐世昌没有忘了他的大作《欧战后之中国》的"操"黄郛,于是,拿出美金万元,来到黄郛府上,千恩万谢之后,说:"膺白呀!这点钱作为游资,你出国去游历一番吧,也算散散心!"

周游世界黄郛何乐而不为。于是,携着妻子出游去了。谁知他一到美国,事情就发生了意外;外交场上那么多人称赞徐世昌的大作,说他是"当今世界最有学问的大总统"。黄郛心里有点不平衡:"这书明明是我写的,著上他的名字,他一下子名震世界,只让我出国游历一阵子。这公平吗?值得吗?"于是,黄郛在纽约的一次聚会上,把《欧战后之中国》成书情况向世界作了宣告,再经媒体一宣扬,徐世昌便现了丑。"原来大总统还是个草包,学位是别人代取的?"不仅如此,黄郛还把原书修修改改以《欧战后之新世界》为名,用自己的名字在海外重新出版了,更出了徐世昌一大丑。这事只能算徐世昌大总统一段"轶文",也就无须评述了。我们还是沿着"欧战"这个话题说点儿别的--

徐世昌任大总统时,欧战已近结束,美、英国家想与日本争霸东方,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都对徐世昌提出"在中国实行和平统一南北方"的劝告;接着,英、美、法、意等国协同日本共同向中国的南北双方进言,建议和平统一。徐世昌是想做和和平平的大总统,这些外国人的意见进言正合他的思想。于是,徐世昌大做文章了;他先让梁士诒组织一个和平促进会,又暗示南北方知名人士熊希龄、蔡元培等数十人发起和平期成会,他自己也在各种场合大嚷大叫"和平统一之时机已到,不可失也,中国安危在此一举!"

高调是如此唱了,可是,一旦行动,徐世昌便露出了狐狸尾巴1918年11月,他在发出和平令的同时,在北京召开了当总统以来的第一次督军会商会议,张作霖、卢永祥、倪嗣冲、王占元、陈光运、阎锡山、曹锟等以及各省区代表到会。段祺瑞也被邀参加了会议。

因为后台不同,徐世昌和段祺瑞已经貌合神离了;连捧着徐世昌登上总统宝座的安福国会,徐世昌也远了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徐世昌是听英美洋人的,段祺瑞是听日本洋人的,英美洋人与日本洋人在瓜分中国利益上总"分赃不公",只得各展其职,争争斗斗。由于有了段祺瑞参加,督军会商会议便拘拘束束地谈论了些诸如"和平统一,南北方不可对等","议事不要涉及国会",又是关于"督军各自势力范围"等等。最后决议也是模棱两可。但是,在英、美、法、意、日五国的一再劝告下,会议到是达成了这样的协议:服从总统,赞成和平。11月16日,徐世昌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了"前方军队罢战退兵"的命令;南方势力也发布了"前方各军守防待命"的命令。其实,这个装模作样的和平、罢战、统一局面,拆穿开来,只能算是徐世昌集中目标对付南方革命党,其次是排斥段祺瑞的安福系罢了。随后,一个马拉松式的南北议和谈判便开始了......

就在徐世昌虚虚假假地大抓"和平统一"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该发一道命令,将张勋特赦了。"

--那一天,他和段祺瑞密谈之后,他便想立即下一道"总统令",为他的门生清洗一下罪名,并且派他一个用场。可是,他发觉段祺瑞答应得很勉强。"做得太急了,会不会引起这个再造共和的英雄的反感?"所以,他把这事暂放了一下。放是放下了,心里总不静。现在,他决定不能再拖了。

特赦张勋的命令很简单,只表明张勋无罪了,发还全部家产。其余的,什么也没有说。

特赦令发布的第二天晚上,张勋偷偷地来到铁匠营徐世昌私宅。

你现在所看的《北洋渔翁徐世昌:北洋兵戈之四》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北洋渔翁徐世昌:北洋兵戈之四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