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天子圣明……”
福临皱皱眉头,说:“去年朕就诏告大小臣工:朕缵承鸿绪已十余年,治效未臻,疆域多故,水旱迭见,地震屡闻,皆朕之不德所致。而内外章奏动辄以圣称,是加重朕之不德!克巩忘却了吗?"成克巩连忙跪下,摘帽叩头请罪。
福临说:“这倒不必。尔等须牢记,今后凡章奏禀词,不得称圣……“略一停顿,又说:“朕一日万机,岂无未合天意、未顺人心之事,尔等直言无隐,当者必旌,戆者不罪。]事情来得突然,大学士们一时不知所对。傅以渐想要出列上前,被年老的金之俊用目光止祝陈名夏之死,给汉官心理上造成很大压抑。他们在皇上怀柔亲善的鼓舞下,好不容易来了一次抗争,第一个回合就全线溃败,整整两年,一片沉寂。如今,小皇上又要鼓动了?
福临继续说:“帝王以德化民,以刑辅治,法司用刑务求公允,方能上合天意,下得人心。江南十旧姓谋反一案,自国初以来延绵十年,株连极广,至今未结,究竟是实是虚?是实,刑部应拿出证据;是虚,诬告者就该反坐。岂能成一积案,十数年不清?"现任刑部尚书图海忙奏道:“江南十旧姓谋反,立案于顺治二年,初时由江南领兵王贝勒处置,归刑部办理时大局已定,虽曾有人提出疑议,但不得结果。顺治八年后,顺承郡王兼理刑部,一切惟命是听。郡王乃国家重臣,事务繁多,实在无暇细细查阅案情,认定是实。尚书侍郎皆相随画诺,不敢异议。“福临面露不悦之色:“如今你是刑部尚书,为什么不查疑用刑?"图海迟疑着没有回答。福临眼睛一闪,目光象刀子那么锋利,直射图海。顷刻间,福临止住了怒气,说:“法者,天下之器,不以喜怒为轻重。你身为刑部之长,职守所在,有何疑虑,不敢在朕前直陈?"图海终于跪地免冠叩头,奏道:“恕奴才之罪,实在因为贵贱有别,不敢冒昧回奏,有渎圣听。江南十旧家谋反案,立于顺承郡王。顺治九年顺承郡王谢世,顺承小郡王袭位后仍兼刑部,自然不敢翻案。刑部处理重案,往往尚书、侍郎商榷未定,王爷所差司员已持王爷拟定奏本邀各官画押,当时谁敢不遵?皇上恕奴才妄言之罪,以奴才所见,亲王、郡王位望高贵,可使他们为大将军、为议政王,却不可使他们兼六部部务。"图海的话戛然而止,仿佛没有说完,仔细想想,该说的都说了。
福临的面色反倒平静了,眼睛依然闪闪发亮,那是另一种兴奋的光芒,图海说到他心里去了。他说:“刑部如此,其他五部可想而知,江南十家狱可想而知。以渐,你意如何?"傅以渐趋前几步,奏道:“去岁三月,皇上下谕将兴文教崇儒术,以开太平,还诏示诸臣于政事之暇留心学问、荐举贤才,此诚英明之举,文武盛世当不远矣。江南乃人才渊薮,十旧姓都是百年望族、书香门第,士人众望所归的世家。
解江南十旧家狱,正当其时。”
福临微微点头,乌黑的眸子里光亮闪烁,透露出压抑不住的振奋:“之俊年高持重,以为如何?"金之俊躬身答道:“去岁正月,皇上命在京在外各官各举职事及兵民疾苦,极言无隐。其时江南奏折中便有几本提及此案冤枉,曾蒙皇上过问。如今讦告之风大炽,不是诬人谋反,便是借投充、逃人两法害民。正可借此案严肃反坐之律,一扫此风。”
福临望着金之俊,没有作声。
在圈地基本停止之后,逃人就成了民间动乱的主要问题。
通过征战、投充等各种手段,旗人从上至下都大量蓄奴。奴岂不堪忍受主人的摧残,纷纷逃亡,朝廷于是立下严厉的逃人法。此法虽也惩罚逃奴,不过鞭一百、刺字、发还原主而已,逃跑三次者方处绞刑;而窝藏逃人者却立斩不赦,妻子、家产、房地一概籍没。实际上,窝主所以敢于窝藏逃人,多数情况是因为逃人是他们多年前被满洲旗人掠夺去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因此,逃人法在汉民百姓眼里,是毫无道理的诛族灭门的酷法,极其可怕。顺治初年战事频繁,许多奴仆随主出征,逃人问题还不尖锐。近年战争移到边境,中原和北方渐趋平静,逃人就越来越多,逃人法于是更加严厉。顺治十一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定:不仅窝主正法籍没,邻居十家也要房地家产入官,人口流徙宁古塔;乡约、地方鞭责四十;地方官降级;捕得逃人若在途中复逃,解差也要流徙。
皇上认为此议过严,命议政王大臣等再议,结果仍以原议上奏,迫使福临不得不认可。这样苛酷的连坐法,加上奸恶之徒的诈索财产,使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金之俊见福临没有表示反对,便鼓足勇气进一步说:“直陈政事得失,乃言官职责所在,一孔之见,难免失之偏颇。况且应皇上明谕直言民间疾苦,即使有误,也罪不至流徙。求皇上宽言官之罚,否则言路缄口,朝无直臣,非庙廊之福。"去年正月,应皇帝直言民间疾苦的诏谕,许多言官题奏逃人法害民。兵科给事中李裀极论逃人法的弊端,提出了由此产生的极可痛心的种种后果。他的奏疏在顺治御案上留了十几天,顺治很为震动,将此奏本发下议政王大臣会议。谁知议政王、贝勒、贝子、大臣们一个个气得脸色发青,痛骂李裀,竟然以"七可痛情由可恶,李裀当斩"奏报呈上,把顺治气得直跳起来,他批了个"不准,发回重议"。议政王大臣们于是改议为"杖八十,流徙宁古塔"。他们已经让步,顺治也不得不让步,于是便批下:“免杖,安置尚阳堡。"这些过程,几位大学士一清二楚。他们表面上在谏正皇上,骨子里的目标是议政王大臣。这个高踞于内院之上的议政会议,是实际的执政集团,使内院处于从属地位,也分去了皇帝的权力。
福临懂得大学士用心之苦,他握着宝座扶手,几个手指按笛似地轮流弹过金色的龙头,紧蹙眉峰,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朕念满洲官民人等攻战勤劳、佐成大业,各家役使之人皆征战所得,甚是艰辛。满洲之有役使家人,犹如中原江南之民有房产土地一般。不想十余年间,背主逃亡者日众,隐匿者尤多,满洲各家必将日益贫困,特立严法,以止此风。以一人之逃匿而株连数家,以无知之奴婢而累及官吏,亦万不得已,非朕之本心!……”大学士们万万没有料到皇上如此坦率地说出他的苦衷,一时相顾无言,不敢进一步深谏了。
福临微微一笑,熄灭了眼睛里那团明亮的火光,淡淡地说:“这几件事待朕深思熟虑后,再做定夺。去吧!"四名大学士向皇上拜辞出殿,福临又添了一句:“以渐暂留。"傅以渐是真正的新朝贵官,福临对他特别信任。当他恭立御座旁时,发现皇上的一双眼睛又在熠熠发光,暗示着他内心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在跃动。福临盯住傅以渐的眼睛:“以渐,你似乎没有把话讲完。"傅以渐脑子转得飞快。福临的个性和他的处境,都使这位少年天子喜怒无常。他需要满洲亲贵支持时,就把汉大臣推一推;他需要抑制满洲贵族了,又会把汉大臣拉一拉。他的自尊心强得惊人。有位朝臣进言睿亲王多尔衮功大于过,求赐昭雪,被他流徙宁古塔;有位言官听民间传说宫监往扬州买女子而上疏进谏,他恼羞成怒,斥为渎奏沽名,流徙尚阳堡。因此傅以渐不得不特别谨慎。当然,他也不愿意辜负年轻皇帝对他的特殊信赖。他精细地、小心地挑选着词句,说了这样一番话:“陛下上承天命,主宰天下,并非一方诸侯,当以神州万民为念,不只是八旗满洲。"停了片刻,他说起了仿佛与此并不相干的另一个话题:“有史以来,元代最无制度,马上得天下,又于马上治天下,毫无长治久安之法度,立国未到百年,便群雄并起,土崩瓦解了。其所以能箝制万民数十年,仅恃凭武力而已。明太祖,诚如陛下所称,乃一代英主,承元代法纪荡然之后,参酌百代之得失,定立国之规,足与汉、唐相媲美。但所以能够成就大业,也在明太祖英敏果决,独断专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许他人掣肘,也决不受人播弄,法峻典重,执法森严。若非后代嗣君昏庸乱法,大权旁落,明代享国何止二百七十年!"福临扭开脸,目光避免与傅以渐接触,投向殿顶涂金雕龙的华丽藻井,静静地说:“然而开国之初,杀戮功臣,明太祖不免有伤盛德。"傅以渐后退了两步,拱手说:“汉有韩信,明有蓝玉,读史至此,诚可感叹。然以国家全体而论,当开创伊始,若无约束元勋宿将之力,人人挟骑马上功劳,骄纵横暴,民生凋敝,也不能立国长久。汉高祖、明太祖诛杀功臣,虽千古叹为寡恩,其实也是汉、明开国之功所以能够速就的原因。"福临猛一低头,灼灼发亮的眸子盯住了傅以渐。他眼睛里包含的内容太复杂了:惊奇、喜悦、恐惧、恼怒、感佩、疑惑……傅以渐强迫自己咬紧牙关,坦然承受。他很明白,他若流露出一丝畏缩和心虚,就会留下"唆君之恶"的口实,弄得不好,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将断送在这一点点真情的表露上。
还是福临年轻,先笑了起来,说:“以渐不愧为内国史院大学士,史学精博,立论独到。好!"听皇上自动把这一番对话纳入史学的轨道,傅以渐才松了一口气。福临一声"赐茶",结束了君臣之间的心腹话。两人都明白,话说到这个程度,就不可再说了。
傅以渐走后,福临怎么也坐不住了。
今天听政,他原想只抛出江南十家谋反案加以解决,不想牵涉到早就梗在他心头的亲王、郡王兼理六部的惯例,进而又触及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这个祖制,是他始未料及的。
福临念及祖宗创业的艰难,不能不遵循祖制,维护满洲八旗。但他是皇帝,又正当年少,血气方刚,锐意求治之心异常强烈。要顾念天下百姓的生计,必然与满洲八旗的利害发生抵触。他想在两者间寻求平衡,非常困难。福临踱出了弘德殿,走上乾清宫汉白玉丹陛。吴良辅以为他要回宫,便招呼小太监准备。福临一摆手:“不回宫,我随便走走。”“要不要命御辇侍候?”“不用。"福临从乾清宫门前折向南,走上汉白玉甬道。
你现在所看的《少年天子》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少年天子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