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大殓之后,奉安之前,梓宫照例要由大内移到停灵待葬之处,名为“暂安”。
暂安之处名为“观德殿”。——出神武门,经北池子过桥,有道与神武门相对的大门,名为北上门,进门就是景山,一名万岁山,明朝称为煤山,思宗殉国,即在此处。这座山周围二里有余,共有五峰,形如笔架,山不高,中峰亦不过十一丈余。山后为形制如太庙的寿皇殿,供奉列代御容,殿东为永思殿,又东即为观德殿。
观德殿只能供奉一座梓宫,而乾清宫西暖阁与宁寿宫皇极殿,两处停灵,应该那座梓宫奉移观德殿?
此事不大亦不小,意见不一,有人以为母在子先,理当慈禧太后先移观德殿;有人则以为乾清宫为天子正寝,不宜久停梓宫。论道理,似乎后者为是,所以附议的人比较多。
但太后却主张皇极殿的梓宫,先移观德殿,她的理由是,定东陵早已修筑完好,必是大行太皇太后奉安在先。这个说法,初听不错,细想不然,因为东陵、西陵亦皆有停灵的暂安殿,宫在观德殿过了百日,即须移到陵上,与何时入土,并无关系。
只是太后坚持,载沣无法以言词挽回,而军机又不能请见太后,待载沣细说理由,似乎只有遵“慈命”办理了。
就在上谕将颁的前一天,李莲英到慈宁宫求见太后。从两宫自西安回銮以后,他的声光便渐不如前,如今冰山已倒,势力不但不敌崔玉贵,而且连小德张都比不上。可是太后却仍不敢对他轻视,立即传见。
等行了礼,太后吩咐小德张:“给谙达一张小凳子!”
这“优礼老臣”的手法,她是跟慈禧太后学的。果然,李莲英颇为感动,尤其是她跟大行皇帝在日一样,称之为“诸达”,使他觉得她跟先帝毕竟还有夫妇之情。对她的反感,因而减少了很多。
“日子真快,转眼二十七天就快满了!”太后眼圈红红地:
“这二十来天,我也不知道如何过来的!”
“请主子别伤心,千万保重!万岁爷太小,全靠主子操劳保护。”李莲英紧接着说:“奴才今天来见主子,有件事求主子!”说着,从小凳子上起身复又跪下。
“起来,起来!还是坐着说好了。”
李莲英起是起来,却垂手站着回奏:“奴才听说要拿老佛爷的灵柩,移到景山。不知道可有这话?”
太后在想,提到此事,他下跪相求,不知道求的什么?且把话说活动些,因而答道:“还没有定规。”
“若是还没有定规,奴才求主子,仍旧让老佛爷暂安在宁寿宫。”李莲英的声音在嘶哑中有些哽咽:“奴才伺候老佛爷三十二年,等伺候到陵上,奴才得求主子开恩,放奴才回去。这也没有多少日子了!求主子让奴才能在老佛爷跟前多尽点儿心。如果一移到景山,那里地方小,除了奴才,老佛爷平时使唤惯了的人,没法儿都跟了去,再说,老佛爷要什么没有什么!只怕主子心也不安。”
太后听说,李莲英在皇极殿照料几筵,除了丧仪上的规矩以外,完全照慈禧太后生前一样,每天寅卯之间,进一碗燕窝粥,然后唤宫女打洗脸水,开梳头匣子,还进首饰箱,仿佛慈禧太后自己会挑,这天插什么簪子,戴什么戒指。至于早膳、晚膳,一样是拣慈禧太后生前喜爱的肴馔上供,供完了还喊一声:“老佛爷绕弯儿去罗!”这时走廊上若是有人,就得赶紧避开,跟慈禧太后生前,每天膳后一面剔牙,一面散步消食的规矩无异。
先还以为传话的人过甚其词,如今听李莲英的话,才知道他真是当“老佛爷”还住在宁寿宫。这不跟发了神经一样?再想想慈禧太后生前对他宠信数十年,亦无怪乎他会如此。
你现在所看的《慈禧全传》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慈禧全传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