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自从上年湘军克复金陵,建了大功,其后朝命曾国藩移师安徽、河南边境,会同剿办捻军,认为有损威名,大受刺激,越发急于收功。其时捻军张总愚流窜到河南邓州,僧王初战不利,幸亏陈国瑞及时赴援,反败为胜,穷追不舍。那一带多是山地,不利马队,屡次中伏,僧王更为气恼,轻骑追敌,常常一日夜走一两百里。宿营时,衣不解带,席地而寝,等天色微明,跃然而起,略略进些饮食,提着马鞭子自己先上马疾驰而去,随行的是他的数千马队,把十几万步兵抛得远远地。
就这样,半年工夫把捻军撵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由河南确山窜汝宁,经开封、归德,往北进入山东省境,自济宁、沂州,绕回来又到曹州,捻军表示只要官军不追得那么紧,让他们能喘口气,就可以投降。僧王不理这一套,在曹州南面打了一仗。
这一仗在捻军是困兽之斗,官军失利,退入一座空堡。捻军重重包围,沿空堡四周,挖掘长壕。一旦挖成,官军便无出路,因而军心惶惶,兼以粮草不足,整个部队有崩溃之虞。
那些将官一看情形不妙,会齐了去见僧王,要求突围,僧王同意了。于是分头部署,僧王与他的部将成保作一起,派一个投降的捻军,名叫桂三的前驱作向导。
心力交瘁的僧王,那时全靠酒来撑持,喝得醉醺醺上马,一上鞍子就摔了下来。这倒不是因为他喝醉了的缘故,马出了毛病,钉掌没有钉好,一块马蹄铁掉了,马足受伤,怎么样也不肯走,只好换马。
那夜是下弦,二更天气,一片漆黑。跌跌冲冲出了空堡,谁知桂三与捻军已有勾结,带了他的一百人,勒转马头直冲官军。外围的捻军,乘机进击,黑头里一场混战,也不知谁杀了谁?人惊马嘶,四散奔逃。到了天亮,各自收军,独不知僧王的下落。
当时乱哄哄四处寻查,只见有个捻军,头戴三眼花翎,扬扬得意地从远处圩上经过。那个战场上一共十几万人,只有一支三眼花翎,既然戴在捻军头上,僧王头上就没有了。于是全军恸哭:“王爷阵亡了。”一面哭,一面去找僧王的遗体,找了一天也没有找着。
僧王对汉人,尤其是南方的汉人有成见,部下多为旗将,独对陈国瑞另眼相看,他的提督,就是僧王所保。这时一方面感于知遇之恩,一方面主帅阵亡,自己亦有责任,所以召集溃兵,流涕而言,他个人决心与捻军决一死战,愿意一起杀贼的,跟着他走,不愿的他不勉强。说完,随即就上了马。
这一下号召了几百人,人虽少,斗志却昂扬,所谓“哀师必胜”,大呼冲杀,居然把大股捻军击退,杀开一条很宽的血路,同时也找到了僧王的遗体。
僧王死在吴家店地方的一处麦田里。身受八创,跟他一起被难的,只有一个马僮。陈国瑞与部卒下马跪拜,痛哭一场,然后他亲自背负僧王的遗体,进曹州府城,摘去红顶花翎,素服治丧。
消息报到京城,朝野震惊。两宫太后破例于午后召见军机,君臣相对,无不黯然。首先商议僧王的身后之事,决定遣派侍卫随同僧王的长子伯彦讷谟诂赴山东迎丧,辍朝三日,恤典格外从优,由军机处会同吏部、礼部、理藩院商定办法,另行请旨。
其次要商议继任的人选,这才是真正的难题所在!朝廷在军务上本来倚重三个人,东南曾国藩、西北多隆阿、而中原驰驱靠僧王。多隆阿在上年四月,战殁于陕西,整整一年以后,僧王又蘧尔阵亡。旗营宿将虽还有几个,但论威名将才,无一堪当专征之任。而流窜飘忽,诡谲凶悍的捻军,如果不能及时遏制,乘大将损折,军心惶恐之时,由山东渡河而北,直扑京畿,那时根本之地震动,可就要大费手脚了。
因此自恭王以次的军机大臣,内心无不焦灼,但怕两宫太后着急,对兵略形势,还不敢指陈得太详细,但无论如何轻描淡写,山东连着河北,就象天津连着北京那样,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事。所以慈禧太后也知道,如今命将代替僧王,主持剿捻的全局,是必须即时决定的一件大事。
说了几个旗将,这也不行,那也靠不住,慈禧太后不耐烦了,“别再提咱们的那班旗下大爷了!”她向恭王说,“我看,还是非曾国藩不可。”
这是每一个人心里都想到了的人。但刚刚发生过蔡寿祺那件隐隐然曾指责恭王植党,结曾国藩和湘军以自重的大参案,谁也不肯贸然举荐。恭王尤其慎重,一接僧王阵亡的消息,就考虑过此事,他认为曾国藩是接替僧王万不得已的人选,能够不用,最好不用。现在虽奉懿旨,却仍不能不陈明其中的关系,万一将来曾国藩师老无功,也还有个分辩责任的余地。
“回奏两位皇太后,”他慢吞吞地答道:“曾国藩今非昔比了。他也有许多难处,怕挑不下这副千斤重担。”
“怎么呢?”
“金陵克复,湘军裁掉了许多。他手下现在也没有什么兵。”
你现在所看的《慈禧全传·玉座珠帘》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慈禧全传·玉座珠帘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