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以南就是六塘河,这条河在明朝叫拦马河,起自宿迁的骆马湖,东流入海,经过康熙朝治河名臣靳辅的整理,递建六坝,筑堰成塘,改名六塘河。对于调节运河水位,具有极大的功用,所以在堤堰上,一向防护严密。但河阔可以拦马,军务部署就不免掉以轻心,此时守六塘河的,正是李鸿章向他同年至好,浙江巡抚马新贻借调来的几千浙军,人地生疏,有隙可乘,赖汶光在一个大雪后的黄昏,悄悄偷渡过六塘河,直扑清江浦。
漕运总督张之万驻清江浦,深夜得到消息,大惊失色,舍却姨太太的香衾,一面派兵迎击,一面召集幕友,商议奏报。
“大帅!”管奏折的幕友看他脸色青黄不定,便安慰他说,“捻匪强弩之末,不足为患。这一窜过六塘河,浙军要倒霉,我们这里倒好了。”
“怎么说?”张之万问道:“有点儿什么好处?”
那幕友凑到他面前,低声说道:“李少帅的心太狠了一点儿,丝毫不给人留余地,现在机会来了。”
“慢慢!”张之万打断他的话问,“何以见得,李少荃不给人留余地?”
“大帅请想,李少帅入奏,说在寿光歼敌两万多,生擒万余,这‘花帐’也报得太过分了。报花帐还不要紧,不该说残匪只有数百。照此而论,东捻不全是淮军所平的吗?”
“啊,啊,吾知之矣!”张之万深深点头,“他是作个伏笔,为叙功留余地。不过,这个余地留得太宽,挤得别人无处容身了。”
“正是这话。”那幕友又说:“如果东捻南窜途中溃散,则正符‘数百’之言,现在有数千之多,而且赖汶光未死,我们这里是遇到了‘强敌’了!”
“嗯!”张之万沉吟了一会问道:“那么,你说该怎么出奏?”
“我拟个稿子,向大帅求教。”
象这种飞报军情,一向简单扼要,才能显得情势紧急,所以那幕友想都用不着想,一挥而就,送了上去——大致照实奏报,不过捻军的人数加多了,几千变成“万余”。
“高明之至!”张之万递回折稿,顺便拱拱手:“马上就拜发吧!”
这里一天亮已经鸣炮拜折,李鸿章在徐州还不知道,直到午后才接到消息,先是在六塘河北岸,协同防守的刘秉璋告警;接着防守六塘河南岸的浙军统兵官李耀南有了正式报告,说是沿河岸的长墙,有一处炮位,因为炮身发热,弹药无法装得进去,就因为这么一个空隙,才让捻军得了手。接获报告,李鸿章好半天作不得声,心里在想:“天意!”若非天意,决不能在算无遗策之下,偏偏出这么一个纰漏。诚如张之万和他的幕友所判断,李鸿章奏报弥河一役,只逸出数百残匪,是为独吞大功留余地,而这余地虽留得太宽,却是反复思考过的。照他的想法,捻匪势穷力蹇,再经此巨创,残众非投降不可,就算死不投降,一路为官军拦截打散,亦难成大股。到最后,还有一条六塘河,河上有长墙、墙上有枪炮,炮后有军队,还有什么可忧的?
谁知捻军居然在这天寒地冻的腊月里,能够人马并下,凫水而过,偏偏浙军又是如此不中用!最让李鸿章有苦难言的是,浙军是客卿,碍着马新贻的面子,他们闯了祸还不能责备。就是责备,人家也不受,他把刘秉璋摆在北岸,还有歼敌立功的机会,浙军在南岸,守住了是分内之事,守不住就有处分。一样打仗卖命,何以他自己的淮军摆在易于见功之地,特地请来的客军替人垫背?这话付之公评,是自己的理亏。
心里万分抑郁,还得打起精神来应变。东捻一向是“任勇赖智”,看赖汶光的打算还想突破运防,再有疏虞,让捻军到了运河西岸,由苏入皖,则是放虎归山,贻患无穷。因此,他一连发出上十封信,分别严饬各军,合力兜剿。
当然,淮军中最着急的是刘秉璋,不待李鸿章的命令到达,已派出亲军马队叶志超、杨岐珍,由六塘北河岸渡河,沿着运河向清江浦、淮安追击,而特以赖汶光个人为目标。
捻军一路逃,一路为官军拦截,人数越打越少,但几个主要的头目,仍有脱身之法。大势已去,逃也逃不远了,然而投降也得找地方,任三厌、李允、牛洪还存着希冀之心,决定设法偷渡到运河西岸,向驻扎在洪泽湖以南的李世忠投降。这个胜保的“知己”,原是早期太平军投降过来的,旧时伙伴,希望还能够予以庇护。赖汶光则从李鸿章以下,淮军将帅中,没有一个是他看得起的,唯一的例外是一个吴毓兰,他也是安徽合肥人,办团练当县丞起家,积功升到道员,颇得民心,此时正带兵屯守扬州,赖汶光认为投降了他,比较能得到公平的处置,所以决定奔向扬州。
你现在所看的《慈禧全传·玉座珠帘》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慈禧全传·玉座珠帘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