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中南朝的历史,包括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有关这四个朝代的评价里,公认的看法是,刘宋是最强大的一个朝代。刘宋时期,在和北方王朝的战争中,虽然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惨败,但总体说来,刘宋时期的南朝,还是保持着收复北方的决心以及对北方政权的勃勃攻势,刘宋的国土面积在南朝四个朝代里也是最大的。刘宋所缔造的“元嘉之治”,也是南北朝历史上经济成就最杰出的盛世。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公认的最弱小的一个朝代,虽然陈朝有开国皇帝陈霸先平定叛乱,击败北齐的赫赫武功,但晚期陈朝的国力大大衰弱,被北方统一,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比之下,作为南朝中间的齐朝和梁朝,长久以来争论颇多。齐朝存在了24年,梁朝存在了55年,在这79年的时间里,南朝从最初的繁华,演变成了最后的衰弱和战乱,领土一步步内缩。之间还有一次次骨肉相残,对外战争失败,可谓是“负面新闻”不断。对这79年,历代史家的说法,也是褒贬不一,有说不思进取,满足偏安,最后招来大祸的,也有说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但是对这段历史,相信有一个观点是没有异议的: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毫无疑问地说,南朝齐梁两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期,现代史家津津乐道比较多的,是南北朝的“腐朽”、“清谈”,而事实上,仅就齐梁两个朝代论,文化成就可谓灿烂夺目。科学方面,大科学家祖冲之最重要的科学成就都是在这个时代完成的;文化方面,沈约的《文心雕龙》名垂青史。这时期的诗词歌赋成就也格外出众,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和杰出的文人,而最让读书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齐梁两个朝代,给予了知识分子自由展示的平台和自由讨论的权力。而这个平台,就是齐梁两朝由权贵们出面组织的各类“文化沙龙”,最著名的,当属齐朝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和梁朝昭明太子的“游宴”,必须承认,这两个平台,都是南北朝“自由学风”的代表。

齐梁两朝的“自由风气”,和这两个朝代的建立者很有关系。首先一个,就是齐朝的开创者萧道成。

宋齐两朝在开国上有很多的共同剧本,一是开国皇帝登基都年龄比较大,二是在位时间都不长,刘宋开国皇帝刘裕57岁登基,59岁过世。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52岁登基,55岁过世。他们都是寒门出身,军阀身份。不同的是,比起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阴狠毒辣,萧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自始至终,都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

萧道成在位的3年里,不止一次地说过一句话:“我本来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我竟然有做皇帝的一天。”他说这话,并不是谦虚。在他人生的大半辈子里,这事他确实没想到。他是小兵出身,宋明帝在位的十几年里,他小心做人,认真打仗,官位一步步高升。为了防止世家大族的猜忌,那时候他还不断给各级士族写信,极尽谦卑,表示自己只是个粗人,绝对没有任何野心。刘宋晚期多暴君,最后的几个皇帝非昏庸即残暴,杀戮无数,不但杀自己的兄弟姐妹,更杀大臣。一次宋明帝想练练射箭,就摸到了萧道成家,趁着他睡觉的时候,弯弓搭箭朝他射,一箭射到了他的肚脐眼上,差点要了他的命。即使这样他还能忍,一个劲地表忠心,终于在刘宋末年的杀戮中保住了命。后来刘宋宗室争权,手握重兵的他趁机介入,废黜了刘宋后废帝刘昱。这时候他显示出了自己果敢的一面,用武力压服了士族,把持了刘宋朝政,两年以后废掉了刘宋顺帝,自己改元登基,于公元479年建立了南朝的第二个王朝——齐朝。

南北朝的诸帝中,如果问谁得国最“名不正言不顺”,答案恐怕非萧道成莫属。刘裕虽然也是寒门出身,但到底战功显赫,又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到了萧道成这一代,他的军力比刘裕差很多。而且经过刘宋末年的折腾,南朝的国力也遭到了一次震荡,远不如刘宋强大,这就意味着虽然萧道成得国,却还是要夹起尾巴做人。萧道成做了皇帝以后,也依然保持着自己谦虚低调的作风。当时的南朝,经过了刘宋晚期暴君几次血雨腥风的屠杀,上下早就人心惶惶,为了稳定统治,萧道成厉行“宽容”之策,无论对待大臣还是亲族都非常宽厚,而且他还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曾经对大臣们说“如果上天能够给我20年时间,我一定要让天下富裕起来,让黄金变得像沙土一样便宜”。他不但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位的3年里,废除了刘宋时期许多苛刻的法律,减免赋税,尤其是针对刘宋末年越演越烈的奢靡腐败之风,他从自己做起,厉行勤俭节约。原本宫廷里用的黄金和铜制器具,都被他改用了铁器,而且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还当着大臣们的面,把宫廷里所有的玉器统统砸碎。这么做能起到多少作用不好说,但是他在位期间,齐朝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他的“宽厚”影响,整个南朝,形成了一种非常宽松的政治氛围,尤其是在思想和言论上,提倡自由讨论。这种风气并没有因为萧道成3年后的过世而结束。萧道成去世之后,即位的是萧道成的儿子齐武帝萧赜。这个萧赜虽然在皇帝的称谓上,有一个“武”字,却是一个继承了他父亲“宽厚”之风的人。萧道成在临终前,对他最重要的嘱咐,就是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亲人。这一点被他不折不扣地执行了,齐朝这父子两代在位时,无论是皇族之间的关系,还是士族之间的关系,都显得非常和谐。虽然萧赜是萧道成的儿子,但是从年龄上说,萧赜只比萧道成小13岁,即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稳重的中年人了,无论性格还是当时的内外形势,都使萧齐政权形成了其“宽厚自由”的执政方式,尤其是在思想文化上。

萧齐采取了优礼士族以及皇室的做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皇室很高的地位,并通过一切手段,来拉近皇室与士族的关系。让出身低微的萧家尽可能多地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中“西邸”,就是萧家皇室拉拢士族的手段之一。

所谓西邸,就是萧齐的皇室成员——齐武帝萧赜的次子萧子良的一座府邸。萧子良在萧道成家族中,是一个另类人物。萧道成武将起家,但是他本人很喜欢儒学,做军阀的时候就很优礼文士,这一点被萧子良继承了下来。萧子良年轻时候,就喜欢诗词歌赋。后来萧道成得天下后,因为萧家本身出身低微,在朝廷里没有根基,就大力重用本家族成员,萧子良也因此得到重用。萧道成登基后,大部分的世家大族和他都是面和心不合,毕竟一个出身低微且功劳有限的军阀,在当时是很难得到认同的,而拉拢世家大族,也是萧道成当时必须要采取的措施,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萧子良了。他本身就有“仁政”的名声,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就曾经违背刘宋皇帝的命令,擅自开仓赈济灾民,他还曾做过安南长史,在地方上历练过,是个颇有行政经验的人。萧道成登基后,萧子良被封为竟陵王,担任司徒,随后他在公元487年,在建康西面自己的府邸,开始举办各种各样的饮宴,这样的饮宴,大约是每隔三五天就有一次,邀请的对象是两类人,一类是世袭的世家门阀大族们,一类就是在当时出身低微,却颇有影响力的文人甚至科学家。这样的选择是很有意味的,既要拉拢士族,又要和寒门们结成统一战线。而饮宴的内容,一是饮酒看歌舞,二就是相互聊天,甚至还有诗文唱和。这本来是一种促进高层“和谐”的政治行为,无意之中,却促成了南北朝文化的勃兴。

在萧子良的西邸之中,聊天的内容,一是文学,二是哲学。文学话题,一般就是指当时的诗词歌赋;哲学话题,就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佛学。这时期的南朝,是佛教大兴的时期,杜牧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个时期的写照。而在文学唱和的过程里,萧子良的西邸之中,有8个最杰出的人物,他们是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8人,这是当时8个最杰出的文学家,号称“竟陵八友”。8个人中,后来最著名的,就是取代齐朝建立梁朝的萧衍,他就是后来的梁武帝。其余的7个人,沈约是《文心雕龙》的作者,其他的几位,也都是当时杰出的文化名人,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出身于不被世家大族所待见的“寒门”。同样经常参加西邸集会的,还有祖冲之这样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受萧子良的嘱托,帮助他制造了祭祀用的奇器。说这时候的西邸是当时中国最盛大的文化盛宴,那是毫不过分的。

有关西邸的历史典故中,最著名的就是西邸的“辩论赛”。在西邸的饮宴中,来宾们经常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这类话题最早是文学话题,后来有了哲学话题,再后来也有了政治话题。比如著名的无神论者范缜,就是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杰出著作《神灭论》,当时的范缜,因为他在地方上的政绩,被邀请到西邸做宾客。他第一次来到西邸,就赶上了这里在讨论“哲学问题”,当时的来宾们大部分都是佛教徒,开始讨论佛教的因果报应,范缜随即起来反驳,用有礼有节的论据,驳得在座的权贵们无话可说。随后一场关于佛教的大讨论就在西邸展开了,之后的十多次西邸饮宴中,权贵们成群结队,轮流和范缜进行辩论。口水战打得热闹,范缜越辩越精神,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最终完成了震撼整个中国历史的《神灭论》。在当时佛教流行的形势下,范缜这么做显然是离经叛道的,要是放在高度专制的封建王朝,范缜至少也要下个“文字狱”,但在当时,虽然范缜的思想不被大多数权贵们所认同,但他还是得到了最基本的尊重,身为竟陵王的萧子良,也只是托人委婉地劝说范缜改变自己的思想,在遭到范缜严词拒绝之后,反而对他深深敬佩,并没有难为他。后来萧齐灭亡,梁武帝萧衍登基,身为佛教徒的萧衍嫉恨范缜,但最终没有将范缜治罪,只是把他平级调动到了广东。

当时的西邸,佛教话题并不是来宾们争论的唯一话题,更重要的话题,在于国家大政方针上。当时的萧齐,尤其是后期,已经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压力:北方一直被南朝看成“蛮夷”的北魏鲜卑政权,在逐步进行各种汉化改革,主动融入汉民族之中,这样的改变,使萧齐也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如果北魏的“正统”地位最终得到认同,那么南朝政权长期以来所具有的政治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别说统一北方,就是南朝政权是否还能存在,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这样的局面下,萧齐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作为位高权重的竟陵王,萧子良本人是个和平主义者,终其一生他都在反对草率动武,主张爱惜民力,轻徭薄赋。西邸中最重要的一场争论,就是南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赋税政策,萧子良的主张是废除由商人承包收税的政策,反对用金钱替代实物税,这在当时来看确实是必要的。长期以来,世家大族通过包税等特权,攫取了大量利益,所以,许多士族也激烈反对这个政策,在西邸中,这样的争论一直不断。萧子良通过西邸饮宴的方式,最终说服了世家大族们,萧齐的赋税改革,得以全面推开。

在萧齐的第二个皇帝齐武帝统治时期,萧齐的政局还算稳定,但是在南北朝的力量对比上,萧齐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齐武帝和他父亲一样,崇尚节俭,轻徭薄赋,但是齐武帝也一直盼望着能够北伐北魏,一统山河。在他在位的晚期,北魏孝文帝开始了汉化改革,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界限正日益抹平。对于这一点,齐武帝是很有危机感的,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整顿军队上,用不断提升武将权力以及训练军队的方法,企图在有生之年发动对北方的北伐。这个时候的西邸,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齐武帝晚年有两次动了北伐的念头,结果都是由于西邸与会的政要们达成了一致,极力反对,北伐最终没有进行。然而萧齐的这段太平,终究只是表面繁荣。齐武帝为人励精图治,但是他一直寄托厚望的长子萧长懋却早于他去世。萧长懋在当时,也是以“贤明”著称的,虽然和他的父亲比起来,有生活奢靡的毛病,但是多年以来,他也曾历任地方官,文官武将都做过,是个极有行政经验的人,而且他还曾多次赈济穷人,优礼文士,在当时很有威望,是齐武帝满意的接班人。

但萧家的贤明,却“事不过三”,在萧长懋去世后,按照排位顺序,应该由次子萧子良接班,但是出于对长子的怀念,齐武帝更倾向于萧长懋的儿子萧昭业。在当时,到底是立二儿子萧子良,还是立孙子萧昭业,齐武帝也曾犹豫,虽然大臣们都倾向于萧子良,但是齐武帝还是决定自己考查一下。萧长懋死后,他去萧长懋家探望,发现萧长懋的儿子萧昭业哭成了泪人,这孩子的孝顺,最终打动了齐武帝,做出了册立萧昭业为太孙的决定,就是这个决定把萧齐送上了绝路。萧昭业即位后,杀戮无数,最终把一度繁华的萧齐,给折腾得改朝换代了。

其实关于萧昭业即位可能出现的问题,齐武帝临终前不是没有考虑,他曾经命令萧子良辅佐萧昭业,没有想到的是,萧子良本人也短命,齐武帝过世后,做为二叔的萧子良,于公元494年亡故,年仅35岁。他的英年早逝,让齐朝政权的天平发生了失衡。萧昭业本人耽于淫乐,大权全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堂叔萧鸾。这个萧鸾包藏祸心,不但大权独揽,更趁机杀害了萧昭业,自立为帝。之后他发动大清洗,大肆屠杀宗室,萧道成、萧赜两代帝王的子嗣,几乎被他杀光了,大臣也杀得没剩下几个。南齐王朝,居然重演了刘宋末年骨肉相残的悲剧。而相残的结果,也一样成就了外人,身为雍州刺史的萧衍起兵反叛,最后打进建康,取代了只有24年的南齐,建立了梁朝政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南朝已经发生了多次军阀夺权的事情,但是真正由地方军阀起兵击败中央,这却是第一次。

你现在所看的《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