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孙权、刘备之间的对抗暂成均势,曹仁从江陵撤退,孙权则被击退于合肥。中线的襄阳、东线的合肥成为曹军的前沿基地,形成了两大战场,这种对峙格局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曹操对合肥很重视,除了任命温恢、蒋济、仓慈等人管理经济、政务、屯田事务外,还从其他战场上抽调了乐进、张辽、李典等率部移防过来,巩固东线战场。
但是,各部还没有完成布防,内部却出现了叛乱。
叛乱发生在属于“曹统区”的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和潜县(今安徽霍山)。这里是现在的西地区,位于大别山区的北部,自古以来这里民风强悍,加上地处山区,适合打游击,在古代经常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早在官渡之战前后,这一带就有许多变民,规模比较大的有陈乾、梅成、雷绪几股。当时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无力东顾,便派刘馥担任扬州刺史维持局面。刘馥很有本事,他虽然是光杆司令一个,但很快打开了局面,使“曹统区”的面积一点点扩大,又重修了合肥城,给曹操现在与孙权对抗创造了条件。
刘馥开拓扬州有一项重要措施是招安变民,梅乾、陈兰、雷绪都先后被刘馥招安了,从建安五年(200年)前后一直到建安十四年(209年),这些人倒也挺老实,一直没有闹出过什么事。这其中刘馥个人的威信作用不可低估。
可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刘馥去世,紧接着曹军与孙权打了好几个月的仗,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定负担,曹操虽然紧接着推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民心不稳已成现实。
但是,这似乎也不能成为大规模叛乱的原因。
在《三国志蒋济传》里好像能找到答案。据蒋济传记载,对于如何经营淮南,曹操开始并没有太大信心,他甚至想把淮南民众迁到北方去,以避开战乱。曹操征求蒋济的意见,蒋济表示反对。
曹操说:“当年我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整体迁移过燕县、白马县的民众,似乎并非不可行。”
蒋济回答:“那个时候我弱敌强,不迁走必然被敌人占去。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势力足够强大,民众不会有其它想法。同时,老百姓都有怀土情结,不愿意迁徙,如果硬力推行,大家必然心中不安。”
曹操仍然没有采纳蒋济的建议,而是下令在江淮之间进行大规模人口迁移。此令一下,果然引起民众的恐慌,据《三国志》记载,有十多万人跑到孙吴控制区,曹操赶紧下令停止了移民活动。对这件事,曹操下次再见到蒋济的到时候还曾当面自我检讨过。
《三国志》等书虽然没有交代陈兰等人再次叛乱的原因,但是从时间上来看,这两件事刚好发生在同时。
叛乱影响到刚有点规模的合肥基地的安全,看到这种情况,已经身在谯县(今安徽亳州)的曹操立即调兵遣将,镇压叛乱。
史书记载这时大的叛乱仍然是陈兰等三股,但梅乾写成了梅兰,是一个人的两个名字还是两个不同的人,不得而知。他们活动的主要地区是九江郡的六县、潜县,具体人数不详,但从接下来曹操的军事部署里可以看到,这次叛乱的规模相当大。
曹操下令成立临时“剿匪司令部”,由夏侯渊代理总指挥(行领军),下辖于禁、臧霸、张辽、乐进等部,归张辽指挥的,还有张、牛盖等部,曹军的精税和顶尖将领一多半参加了此次行动。
如此兴师动众,一来说明陈兰等人来势很猛,力量小了不解决问题;二来说明曹操对合肥基地的重视,赤壁之战后曹操不能再输了,即使是民变,他也不敢大意。
夏侯渊没有直接参与赤壁之战,他的任务是负责后勤保障。在两年前,即建安十二年(207年),济南国、乐安国发生了黄巾余部徐和、司马俱等人的叛乱,刘氏宗族里的济南王刘甚至被杀。身为典军校尉的夏侯渊负责镇压民变,斩杀了徐和,收复诸县,积累了丰富的平乱经验,所以这一次把他调了过来。
夏侯渊除担任总指挥外,还直接负责对付雷绪这一股。梅成这一股,由于禁和臧霸对付,张辽率领张和牛盖所部对付陈兰。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