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东征吕布之役不仅大胜,占据了徐州,而且还顺带将势力伸入到青州刺史部境内,这里是袁绍和公孙瓒的传统势力范围,曹操趁他们二人激战正酣之机,巧妙地插进一只手。

从以后的战局发展看,这只手对曹操太重要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日后袁曹大决战的胜败。

替曹操完成这项任务的是几个特殊人物,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经历,都出身于青州刺史部的泰山郡或在泰山郡一带活动,早年属于流寇一类,后被前徐州牧陶谦收编,陶谦死后又投靠了吕布,曹操消灭吕布,又把他们找出来,进行收编,之后把他们继续留在青州、徐州发展。

这几个人分别是臧霸、昌、孙观、吴敦、尹礼,其中臧霸是他们的首领。臧霸字宣高,小名奴寇,是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人。他的父亲叫臧戒,在县里面担任监狱长(狱掾)。泰山郡的太守喜欢随便杀人,臧戒拒绝执行命令,惹怒了太守,把他抓了起来,要押送到郡里去治罪。

臧霸当时十八岁,听说此事后马上聚合了几十个人,在半道上把他父亲劫下,之后带着父亲还有一帮人逃亡到徐州一带。臧霸以勇壮闻名,黄巾起义暴发后,陶谦在徐州募兵,臧霸加入到陶谦的队伍里,由于作战勇敢,升为高级军官(骑都尉)。

在陶谦与曹操的几次战斗中,没有见臧霸参战的记载,可能他负责驻防在外围地区。臧霸与陶谦手下的昌、孙观、吴敦、尹礼等很要好,暗中结成同盟。陶谦死后,臧霸独立发展,成为昌等人的头领,屯驻于徐州刺史部琅邪国的开阳县一带,成为一方霸主。

刘备占据徐州后,臧霸等人主动投靠,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吕布得徐州后,臧霸等人又投靠了吕布,在曹操攻打吕布时臧霸率兵来助战,但他们很知道保存自己的实力,只摆摆架式,或者遥相呼应,而不死战。

孙观、吴敦、尹礼等人与臧霸的情况差不多,他们跟臧霸一样,都有一个小名。《魏略》称,孙观的小名叫婴子,吴敦的小名叫黯奴,尹礼的小名叫卢儿,可见都不是士大夫出身,属于江湖人士,即使被收编后,也属于亦兵亦匪的角色。

但在地方势力版图中他们都不可小视,在青州和徐州交界的几个郡国,他们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们虽然先后投靠了陶谦、刘备、吕布等人,但独立性很强,不会为这些人真的卖命。

在乱世中,他们尊崇实用主义,这是他们能够存活下去的关键。

曹操攻克下邳,杀掉了吕布,但并不意味着徐州乃至整个东方的局势可以传檄而定,事实上当时的局势还相当严峻。

徐州的南面是袁术,袁术的背后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孙策,他们都有向北扩张的冲动;徐州的北面虽然是相对稳定的“曹统区”兖州,但已经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袁绍的压力;徐州的东北面是青州,袁绍和公孙瓒长期在那里经营,曹操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影响力。

攻克下邳后,曹操也可以乘胜追击,继续巩固在徐州的基础,进而夺取青州。但那样一来他必须冒着张绣反攻、袁绍南下袭击许县以及关中诸将趁机作乱的风险。曹军的主力不能长期滞留在徐州一带,他得尽快回师。

曹操知道,回去之前他必须找到一个人,不管多难找,也得把他找出来,不见着他,曹操回去心里便不会踏实。曹操要找的这个人就是臧霸。

下邳城破后,臧霸躲了起来(自匿),曹操悬赏搜寻(募索),终于把他找到了。曹操见到臧霸特别高兴(见而悦之),说服臧霸归顺了自己,并通过臧霸找来了昌、吴敦、尹礼、孙观以及孙观的哥哥孙康等人。

曹操任命臧霸为琅邪国相、昌为东海郡太守、吴敦为利城郡太守、孙礼为东莞郡太守、孙观为北海国相、孙康为城阳郡太守。这些地方处于徐州、青州交界地带,他们以臧霸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泰山帮”。

曹操的战略是,以陈登在南线牵制袁术,以臧霸等人在北线牵制袁绍和公孙瓒,这样他就可以腾出手来,优先解决南面之敌。臧霸从此据守于徐州、青州一带,这里成为曹魏势力的“边缘地带”,虽然他们服从曹操的领导,在后面的战事中,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他们坚定地站在了曹操的一边,但他们也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

虽然臧霸等人不具备与曹操分庭抗礼的实力,但曹操也无法以武力彻底解决他们,再加上这里不是曹操的主战场,以和平收编的方式处理这些“泰山帮”无疑是最明智的。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秘史2·浩然无畏作汉歌》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秘史2·浩然无畏作汉歌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