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战国以来,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之间不断开挖了几条人工运河,最后形成以鸿沟、汴渠、狼荡渠等为主组成的运河体系,将南北水域连接在一起,一千多年间成了沟通南北经济和人员往来的水路交通要道。
这条水路两岸很繁华,在全国经济、文化以及军事方面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现在。其中的鸿沟大约成西北-东南方向,当年楚汉相争时曾以这条河为界,东西两边分别为项羽和刘邦占有,故而留下了“楚河汉界”的典故。
邺县直达许县这条通道与鸿沟的交汇处,是一个重要的渡口,名为官渡,此地位于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是由华北南下中原腹地进而到达华中的必经要地。
连失两阵的袁绍不听沮授等人的建议,挥师南下,力图寻找曹军主力与之决战。他们很快推进到鸿沟附近,在官渡与曹军形成了对峙。
对曹操来说,虽然连杀袁绍两员大将,但战争总体态势仍未改变,前两道防线虽然迟滞了袁军的进攻,连赢两阵振奋了官兵的士气,但对于许县这最后一道战略屏障,他只能死守,已无路可走。
在力量悬殊的形势面前,一部分人产生了动摇,还有一小部分人甚至暗中与袁绍联络,随时有叛乱的可能。
更为不利的是,就在双方对峙官渡时,许县后方的汝南郡出了问题。
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袁家在这里很有根基,之前曹操率军由兖州进入洛阳的时候曾路过这里,当时汝南郡以及相邻的颖川郡黄巾军很兴盛,首领分别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据《三国志武帝纪》以及《于禁传》等史料记载,曹操指挥人马打败了他们,刘辟、黄邵为于禁所斩,何仪等人投降。
汝南郡的黄巾军虽然暂时归顺了曹操,但他们看到眼前局势对曹操不利,又马上活跃起来,在汝南郡起兵叛乱,公开响应袁绍。《三国志武帝纪》称这次叛乱的领头人是刘辟,这与前面所记相互矛盾,因为之前曾说刘辟已被于禁杀了。
要么前一次刘辟未死,要么这个刘辟另有其人,总之他们的声势很猛。汝南郡虽然有李通、赵俨等人据守,但仍没有力量剿灭这伙黄巾军。
袁绍得知这一情况大喜过望,看来天要灭曹。他决定派人前去支援刘辟,给曹操来个前后开花,要是那样,冬天之前就可望拿下许县,结束战斗。袁绍的想法没有错,但他却做了一个不太好理解的决定:让刘备带队前往。
刘备随袁绍大军开到官渡附近,随着赵云、关羽先后归队,刘备的思路又活跃起来,但他思考的不是如何帮袁绍打败曹操,而是曹操败后自己何去何从。
刘备明白,目前因为有曹操所以他是安全的,曹操被消灭之时,也就是他的灭亡之日。
袁氏父子虽然待刘备为上宾,尊礼有加,但刘备知道他们都不是善类,当年以韩馥让位之功在冀州尚无立足之地,他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刘备一心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脱离袁绍,至于脱离之后如何发展,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
正在这时,袁绍想增援汝南郡的刘辟,刘备一看机不可失,立即向袁绍竭力请战。刘备虽然在别人那里做客,信息倒一向很灵,当初在许县也是这样的情况,由于及时把握了一次机会才得以离开曹操。
袁绍连损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还真不富裕,刘备积极性这么高,袁绍虽然不是完全放心,但还是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刘备率部离开官渡绕行陈留郡、陈国到达汝南郡,此行关羽、张飞、赵云以及糜竺、孙乾等人应该跟随。他们到达汝南郡,与刘辟等人汇合,力量大增,于是在刘备的指挥下自南向北攻击许县,前锋一度到达汝南郡的强县,这里距许县仅五十多里,已经兵临城下了。
留守许县的是荀、王必、满宠等人,主力部队都抽调到了官渡前线,许县防卫力量很薄弱。荀一方面加紧备战,另一方面派人火速前往官渡前线,向曹操报告情况。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秘史2·浩然无畏作汉歌》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秘史2·浩然无畏作汉歌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