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二次隆中之行又扑了个空,昨晚稍微贪杯,晚起床了一个时辰,就是这一个时辰,使刘备错过了与诸葛亮相遇的机会,刘备带关羽、张飞二人赶到隆中时,诸葛亮刚离家访友。
听着诸葛亮妻子黄氏略显抱歉的解释,关羽、张飞面色都有些不悦:刘备毕竟是大汉的左将军呀!这无名村夫到底是何方神圣?这等傲慢无理?莫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吓得避而不见了吧?
但刘备却深悔自己因酒误事,回到新野之后,索性戒酒两旬,这是与诸葛亮家人预约再去的日子。在此之前,刘备决定效周文王寻访姜子牙故事,沐浴戒斋,刘备相信心诚则灵,这下新野轰动,官民皆知,暗笑者有、赞叹者有、羡慕者有、不屑者有,不忿者当然也少不了,这里面就包括关、张二人。
人们是这种心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智者是这种心理: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刘备既是普通人也是智者,他用行动来使最好的属于自己。
刘备三赴隆中,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看来真正的高人是刘备而非孔明!——对了,补充一句:诸葛亮在二十岁及冠之年,自我取字孔明:孔者,洞也,明者,察也,即洞察之意;又:“孔”乃“很”之意,如:孔武有力等;明又与亮同义,孔明,即很亮。
这“很亮”的孔明岂能不对刘备的再三来访不予“洞察”?事实上,刘备第三顾未至,诸葛亮便内心已经决定:人生交千友易,得一知己难,自己将来的命运看来就要与这落魄的左将军绑在一起了。
这场旷古会面就发生在隆中的一家普通农家小院里,它将刷新当时,改变历史,影响后世,就是对于今天的我们,也不无启迪:人生的三岔口无时不在与我们走近或错过,你的选择是什么?
刘备与诸葛亮终于初会!二人的第一眼互视便已决定了谈话的调子:不是相互试探、考察,那已经是多余的了。观察一个人往往第一感极为准确,那是心灵的互撞,信任就是从那一刻建立起了基石,这其实等于从此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对方,但这种伟大的现象却有一个极为普通并且被经常滥用的字眼:友情。
用一个极为泛滥的名词便足以形容现在的两个人:英雄。
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堪称一个“英”字,八尺身材容伟形逸,神采奕奕而又不失沉稳,那份自信能感染身边的一切!
四十七岁的刘备稳占一个“雄”字,七尺五寸的身高虽然略矮于孔明,但却好像能令立于高处的人们不得不仰视他,多年的戎马生涯铸就了刘备一股震慑四周的神威,却又被一层雍容的谦和包裹着,使你能感觉到,却无法用眼睛看到,这大概就是被我们现代人称为“气质”的东西。
没有任何客套,连奉茶的起码礼节也免掉了,诸葛亮将自己的书童也屏之书房门外;关、张也好像被孔明的气质而慑服,自觉的退出了书房,诸葛亮静静的等着刘备谈自己的想法,刘备忽然有了一种面对自己久违了的老友一般的感觉,二十岁年龄的鸿沟在这一瞬间被抹平了!这是一个只允许真诚存在的时刻!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现在掏得是心窝里的话:国家即将崩溃,权奸控制天子,我不愿袖手旁观,坐视天下危亡,苦争数十载,但受智力所限,力有不逮,奸雄其势更加猖獗,虽然如此,但我还是不想放弃,先生能否看在天下苍生之情,教我可行之良策?
孔明的回答便是名传千古的《隆中对》,老孙虽然狂妄,却也不敢增剔一字而轻慢先贤,只好原文照录,连翻译也免了吧,一旦错解一字,老孙反而贻害大家: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魏武雄风》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魏武雄风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