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出现以后都有它的两面性,曹操“奉天子”方略的实施也带来了两面性的后果。
一方面的确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号施令了,先把全国的大官们重新封一遍,你要是接受了,那就是说服从分配了,下一步自然也要服从管理了;如不接受,那你以后的官就当的不合法了,我打你时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顺的“剿匪”了,这一手还真让各地豪强一下陷入了两难。
另一方面却带来了直接的军事威胁,嫉妒的、不服气的大有人在,先别说超级军阀袁绍,就连“招安”将军杨奉、韩暹之流也公开组成“救驾”联军,公开声明要讨伐许都的曹操,那可是强悍的并州军,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尤其是杨奉、韩暹二人,当时被封的官比曹操还要大得多,杨奉是车骑将军,韩暹是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在洛阳时曹操就明向献帝参奏过,指责二人持兵扰民、干预朝政,那皇帝念着二人的护驾东归之功,下诏一切勿问,可现在皇帝说了已经不算了。
杨奉是有点窝火,在眼皮子底下被曹操把皇帝给偷走了,这口气换谁也难以下咽;而韩暹好不容易趁皇帝东归,随意封官之时混到了大将军的武将最高位,可这曹操一来反而被赶得无家可归了,两人决心与曹操势不两立,见个高低上下。
等着二人打上门来?新搬家的朝廷中真心实意向着曹操的没有几个人,若等到兵临城下之时,内部说不定还会出多少个“张邈、陈宫”,曹操决定主动出击,讨伐逆臣。
大军并没有直逼杨、韩二人盘踞的梁县,杨奉、韩暹二人有些不明白曹军的意图:为什么曹操的部队放着近路不走,反而要南绕呢?两人都是战场上的悍将,但对战前驱兵取势这种高深学问却不甚明了。
不管你从哪边来,仗总得打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军出城,迎头痛击便是。只要战场上赢了你,还怕你玩什么花活?遂留副将骑都尉、都亭侯徐晃守梁县,二人率手下精锐并州铁骑南出迎敌。
及出城南十里,杨奉突然醒悟:“韩将军,我已明曹操意也!”
韩暹驻马听杨奉继续说下去,杨奉确凿地说:“曹操定是已知我等与袁术合纵之事,欲先切断吾与扬州联系,此乃其一;我军粮草皆由荆州鲁阳而得,断我粮道,我等则无力守梁县,此其二也;向闻曹军不善攻城,实欲不战迫退我军。”
二人一商量,既然知道了曹操的意图就好办了,那我们出击迎敌就是决策对了,击垮你的断道部队,不就一切主动了么?于是二人急催兵马,直扑估计不远的曹军。
越走越远,只是不见曹操部队的踪影,二人有点沉不住气了,莫非曹军行动迟缓,还没有来到?如此正好休息马力,以逸待劳,等曹军远来疲惫之时,正好给予痛击!
部队扎营举炊,杨奉、韩暹向东、南两方向均派出了探骑,此处地势平坦,正适应骑兵作战,二人不想再动地方了,这里就是全歼曹军的好战场。
消息来了,是梁县老家络绎不绝的败兵到了,那曹操竟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袭破了梁县!骑都尉、都亭侯徐晃已降曹操。那梁县怎么会这么容易就破?从梁县突围的士兵解开了谜团:原来曹军一到便向城内喊话,说杨奉、韩暹已率部逃往扬州,找袁术去了,你们被丢弃在这里,想抗拒天子之命么?
是啊,曹操确实是带着朝廷的诏命来的,那诏书绝不是假的,徐晃又偷派飞骑追赶杨奉、韩暹大军,谁知竟然回报:追不上了,杨、韩二位将军已经走远了。那还指望什么?谁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与政府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军无战心,城破当在情理之中,徐晃带大部士兵主动归降了曹操的中央军。杨奉、韩暹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怎么办?打回去?谁也没那个胆量了,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曹操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只好将错就错了,去扬州投奔袁术去吧,曹操看来在梁县城下没骗守军,杨、韩二位将军真的去投降袁术了。
几乎兵不血刃,曹操驱走了杨奉、韩暹,拿下了梁县,又收了一名勇将徐晃,可谓得志。但大军回到许都,一个更大的麻烦来了:那实力、兵力均远超曹操的袁绍开始闹事了,原因就一条:嫌朝廷新封的官小。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喋血中原》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喋血中原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