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操盘手吴三桂

作者:施锋

北京就是好,多尔衮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觉得非常爽,于是便决定迁都。顺治元年九月十九日,顺治皇帝正式迁入北京。此时清廷说话算数的其实还是多尔衮,在他的安排下,顺治皇帝于十月初一告祭天地,即皇帝位。

十月十三日,顺治封赏满汉诸王,开盛宴庆贺。吴三桂因功勋卓著,位列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等异姓诸王之首,封赏优厚,特赐平西王册印、白金万两、鞍马一匹、不带鞍之马两匹。

多年的努力,巨大的代价,清廷终于在京畿之地扎下了根,但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形式仍然是极为严峻的,它的对手们与清廷并存在神州之上。虽然自山海关以来,清军一直给李自成不断的重创,但大顺军一直都没被消灭。他们退入山西,还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张献忠已夺占了蜀地,眼前虽算不上大的威胁,从长远来说,绝对不能轻视。拒绝同南明议和,正如史可法指出的:“今日之计,和不成,惟有战。”这南明无论版图、财力与军力,都是可以同清拼一拼的。消灭自己所有的对手,控制全国,统一天下,是多尔衮及清所有统治者共同的心愿与理想。他们没有被眼前的胜利所陶醉,他们非常清醒,他们仍然准备战斗下去。多尔衮曾派人向随军进京的朝鲜凤林大君传达他的志向:“既得中原,势将混一,自此事无可疑。”足可证明他们的雄心壮志。

此时在山西的李自成,出于战略整体利益的考虑,没有组织抵抗,放弃了山西。清军占领了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及河南部分地区。多尔衮审时度势,命清军乘胜追击,绝不给大顺军及南明喘息的机会。清军兵分两路,南北出击,对大顺军与南明发起了战略总攻。

十月十九日,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任命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军出征陕西,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率所部从征,共同追击大顺军,目标直指大顺政权目前总部所在地西安。

同时,多尔衮决定二十五日出征江南,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随征。不过多铎等还没有出发,河南巡抚罗绣锦便发来紧急军情,称李自成的骑兵一万、步兵二万余人正向怀庆、卫辉两城发动进攻,并已攻下济源、孟县等地,离怀庆三十里扎营。怀庆总兵官金玉和出战,在柏香镇以西被农民军击毙。此战清军共阵亡各级将官二十二人,士卒达一千七百五十五人,可谓伤亡惨重。根据战略分析,大顺军此次恐怕不仅仅是夺取怀庆城那么简单,而是要占据黄河渡口,与黄河南农民军连成一片,若果真如此,那么形势将对清军极为不利。怀庆守军已全部撤回城内坚守,吁请朝廷“亟敕兵部,速催大兵星夜兼程前来”。河南此次出现的情况,令多尔衮感到非常意外,他没有想到大顺军还有勇气与实力进行反扑。他很清楚,如不彻底击败大顺军,就无法顺利进军江南。于是,他改变出征江南的计划,迅速通知已出征的阿济格、吴三桂,并令多铎部停止南下,先救怀庆,转攻陕西,取潼关,两军突击,会师西安,务期合力进剿,将农民军彻底打垮。

李自成此次的行动,应该说还是很有创意的,但还是有些晚了。当他撤到山西时,河南、山东的原明朝降官和地方士绅纷纷反水,到处截杀大顺军。李自成的得力干将李岩曾主动请兵两万,赶赴河南,以镇压原明朝降官和地方士绅。李岩原本就是河南人,在这里颇有人脉关系,若是此次他真的带兵前往,应该还是有可能控制住当地形势的。但遗憾的是,李自成同历史上众多当老大的一样,都有一种职业病,就是总疑神疑鬼,怀疑手下要篡权夺位。再加上身边有牛金星这样的三流文人搬弄是非,他不采取李岩的建议也就罢了,反而对他的动机产生了怀疑。最终竟发展到在一次宴会上,设下伏兵把李岩给杀了。

李岩的被杀,让大顺政权中刘宗敏、宋献策等实力派人物既感到寒心与不平,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安危感到担心。广大底层士卒,对此事也是唏嘘不已。李自成无疑做了一件极愚蠢的事,他的自毁长城之举,注定了从此之后,这支部队已无可能团结一致,对外英勇作战。

李自成自山海关败退,直至固关为止,虽然遭到了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但还是保存下来一些实力。目前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及河南部分地区还在他手上,理论上还有数十万军队。凭着这些,还是可以同清军再打一打的。李自成回西安后,重新进行军事部署,准备反攻。

李自成在失去山西之后,他仅在怀庆地区展开了局部反攻。虽一度得势,但当多铎大军赶到怀庆后,大顺军抵挡不住,很快便败退了。多铎率清军从河南孟津渡黄河,经陕州(河南陕县),直驱潼关二十里外驻扎。

当李自成得知清军南北两路夹击的消息时,已感到自己腹背受敌,危机重重,原先的部署很难再实施。他与刘宗敏率部出西安,北行至洛川县,稍事停留,以便他能对清军的两路进攻作出评估。根据侦查情报,吴三桂与阿济格部行军速度较慢,短时间内还赶不到,而潼关方面的形势却非常危急,他果断决定增援潼关。

潼关之战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打响,刘宗敏首战失利,延至次年正月,大顺军几次反攻,都被多铎部击退。这时,李自成得到北路清军已向西安推进的消息,他无奈之下,被迫撤回主力,回师西安。守潼关的大顺军将领马世耀眼见守城无望,一咬牙,投了降。清军于正月十三日,占领潼关。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十余天的苦战,大顺军再次遭到了失败。潼关失守,西安便失去了屏障,形势极为危急。

多铎部于十六日离开潼关,十八日到达西安城外。李自成失去了死守西安的决心与意志,于十三日下令烧毁宫室,然后率部撤出西安,出兰田口,奔商州而去。西安为清军所占领。当多铎占领西安时,吴三桂同阿济格、尚可喜部在途经宣府、大同时,把这两城镇的降兵尽数随征,搜刮无遗,兵力已达八万。他们还擅自出边至土默特、鄂尔多斯,绕道索取驼马,复转入边,收获可谓颇丰,但是,这却贻误了进军时间。本来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出大同,渡黄河,会同蒙古兵,取陕北的榆林、延安,击陕西大顺军之背。他们原本是先出征的,但现在却落在了后出征的多铎后边,为此受到了多尔衮的严厉斥责。

迟至年底,他们才率部由山西保德州(今保德)结筏渡黄河,进入陕北地区。此时大顺军正迅速瓦解。降将唐通招抚了河堡营、唐家会下营、黄甫川、清水营、木瓜园、孤山镇、永兴、神木、大柏油堡、柏油堡、葭州(佳县)等处大顺军余部。降将王大业,差人招抚了自响水至宁塞等十一营堡。唯有榆林守将高一功,多年来深得李自成赏识与器重,为报知遇之恩,坚拒抵抗,拒不投降。榆林是陕西重镇,李自成令高一功镇守的目的就是要坚决阻击清军南下的步伐。阿济格、吴三桂眼见一时攻不下,怕误了行期,便于十二月三十日,任命随同出征的大同总兵姜瓖为总督,率领唐通、王大业等将继续围攻榆林,而他们则率主力南下。

唐通这厮是个圆滑之人,不想死卖力气去打,估计死打他也没这等胆量与本事。他给高一功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说:自己很佩服高将军的为人,也知道大顺军死守榆林,是为了防止清军南下,而如今清军大部队已走,剩下的部队只是想占领榆林而已。我唐通本人其实对这破地方并没啥兴趣,只是如今我换了老板,不比从前给“明朝有限公司”打工那么好混,如今的新单位“大清无限公司”纪律严格的很,我要是不把这破地方攻下,脑袋就得搬家,你高大哥大人有大量,反正你的任务也完成了,不如就把这榆林让给我好了!大家都有得活,岂不好?

高一功接到此信哭笑不得,不过根据侦查来的情况看,清军大部队确实已离开。高一功权衡再三,觉得再死守下去确实没多大意义,不如保存实力,以图日后再战。于是顺治二年正月十四日,高一功部悄悄撤出榆林。

十五日唐通率部进入榆林城。十六日,姜瓖、王大业也率部进入。接着到处招贴安民告示,这老百姓也真好糊弄,数日内,便有不下两万人返回城中。办完这些事儿,唐通奉命赴西安。

阿济格、吴三桂离开米脂,南下绥德,直奔延安。李自成侄儿李锦率部拼死抵御,双方相持不下。正在这紧要关头,高一功率部赶到延安,同李锦合兵一处,坚守延安。清军采取分道进逼战术,大顺军渐渐招架不住,二十多天后,被迫撤出。清军占领延安。在榆林、延安的受阻,也是阿济格进军迟缓的一个原因。

你现在所看的《历史操盘手吴三桂》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历史操盘手吴三桂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