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期不可能维持恒久,终有走下坡的时候。新面临的情况有时候可能是断崖绝壁。成为皇帝的刘邦,即位之年和次年是他的巅峰时期,而韩信则在被封为楚王的翌年就开始走下坡路。

前往任地的王侯容易割地自雄,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也会变得淡薄。长久居住领地,变得与朝廷内部疏离,这是一定的事情。韩信由于一直在国都长安布有联络网,所以尚能得到相当分量的情报。依据这些情报显示,廷臣间反韩信的气氛似乎颇为浓厚。

在此种情形下,听了谗言的皇帝起疑心,以至于借故将自己诛灭并不是不可能。

我当初好像应该听从蒯通的意见才对——韩信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蒯通是当初刘邦向韩信央求派出援兵时,主张不可答应的人。依他的意见,趁刘邦、项羽两雄死斗之际,韩信应顺势成为第三势力,并订立天下三分之计才是上策。

韩信当时的想法是,倘若不立即决定投靠一方,事后一定会遭到讨伐。两雄决战后,获胜的一方是绝对不会原谅他当时拒绝派出援兵之事的。

可是,死斗之后,获胜的一方真有余力派出讨伐我的大军团吗?

想到这一点时,韩信觉得当初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言好像是一项失策。现在听到众多廷臣对位居首功的自己极为反感的情报,韩信益发有了后悔莫及的感受。

“如果我是刘邦……”换个立场设想,韩信发现自己确实居于危险地位。

天下之王的皇帝,当然认为能够中央集权最为理想。秦始皇彻底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结果,他的帝国只维持了十数年。陈胜、吴广仅率数百人起事,偌大帝国很快就瓦解了。那是由于过度的中央集权,以至于造成地方力量匮乏的缘故。

秦灭亡给人的教训是,地方应该置有具军事力量的诸侯。但地方的力量不可过强,因为这会威胁中央。

楚王韩信的力量似乎已超越了这个基准。韩信认为要是由他来当皇帝,他也会想办法削减楚的实力。刘邦不是没有头脑的人,一定也有这个想法才对。韩信因而觉得自己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干脆割据这个地方吧!韩信遂下了这个决心。皇帝召见,找借口不到国都长安不就得了?皇帝会因此认为我有叛意而派军讨伐吗?

刘邦对韩信指挥军队的能力评价甚高,内心应会有所忌惮才是。

刘邦曾经有过一边吃着豆子一边和韩信批评部下诸将的事。他们做的是“那个只能算是二流”、“这个只是四流角色”一类的批评,而这样的分类是以这个部将能够指挥多少军力作为基准。批评完所有部将后,刘邦问韩信:“朕有资格做带多少兵的将军呢?”

“陛下顶多能带十万兵吧!”韩信回答。

“那你能带多少兵呢?”

刘邦又问。韩信对此回答的是——

你现在所看的《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