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春秋时属于晋国,战国时先属于韩国,后归于赵国,自古为军事重镇。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霍去病即是晋州人。

宋初,晋州州境东西三百二十四里,南北三百五十里,户口虽然比唐代时少了,但依然有近三万户。晋州东南至汴京九百里,东至潞州大约三百九十里,东南至泽州大约六百四十里。如果晋州与潞州结成军事同盟,就会对汴京形成巨大的压力。这正是赵匡胤担心晋州的原因。

荆罕儒带着三个亲信,骑着快马,在从京城前往晋州的道路上已经行了两日。荆罕儒身着锦袍,装扮成大商人模样,三个亲信则装扮成了仆人。在他们前后百里地内,共有十组人,穿着打扮都与他们类似,每组都由三四个人组成。其中有一组人,赶着几辆马车前往晋州。在每辆马车上,都垒放着几只沉甸甸的大楠木箱。这些箱子,看上去像汴京城布帛店里装布帛的大箱子,可是箱子里面装着的,其实都是精制铠甲与兵刃。

这些都是赵匡胤亲自安排的,但是想出这个主意的,却不是赵匡胤,而是吕馀庆。吕馀庆面见赵匡胤之时,思虑良久,方才献上这个计谋,将它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方面面都与赵匡胤说得通透。

“杨廷璋,对于周祖、周世宗是极为忠诚的。当年周祖去世时,他为泾帅,听说周祖突然去世,伤心欲绝,吐血后几日不能进食。陛下还是小心为是。”吕馀庆这样提醒赵匡胤。

根据吕馀庆的计谋,赵匡胤令荆罕儒挑出了三十多个以一当十的精干武士,先分头潜入晋州临汾城做准备。待铠甲运到后,他们将在城内合适地点换上铠甲,然后列队直奔节度使府邸宣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不想惊动晋州节度使杨廷璋,另一方面是希望用这个办法产生神兵天降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对于刚刚开创宋王朝的赵匡胤来说,并非是过于小心,也不是多此一举。

当时中原的政治,带着唐代政治残留的影响,经历了五代乱世。尽管赵匡胤通过后周恭帝的禅让获得帝位,但是这禅让毕竟是陈桥兵变的结果,各地的节度使虽然表面表示服从朝廷,但是很多人都对这个新立的朝廷持观望的态度。唐代政治特征有着皇帝和贵族协商的特征,朝廷给予节度使的特权很大。唐代朝廷的政策,也只有在承认贵族特权、承认节度使特权的基础上才能实行。唐代的皇帝,实际上并没有掌控一切的绝对权力。五代割据、天下杀伐局面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唐代这种政治特征在兵乱发生后进一步产生的恶果。这一恶果给各地节度使的一个重要启发是:无论如何,要好好稳固自己掌握的兵权,只要拥有兵权,就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有自己实实在在的小王国。只要拥有兵权,即便是皇帝,也拿我没有办法。如果失去兵权,就可能失去一切。赵匡胤和吕馀庆对各地节度使的心态当然心知肚明。任何威胁节度使兵权的行为,都可能刺激节度使敏感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若想对节度使施加影响,就得采取巧妙的手段,不但要迅速介入节度使的势力范围,而且要产生一定的威慑力。

不过,荆罕儒却认为皇帝耍这样的小手腕,真是有失朝廷颜面。“陛下也太小心了!要我看,带上大队人马直奔晋州,那杨廷璋还敢怎样?”荆罕儒心里想,嘴上终究忍住了,没有将这种想法对着手下说出来,但是一路上却将怒气撒在杨廷璋头上,唠唠叨叨,咒骂不休。

其实,荆罕儒与杨廷璋并不相识,只是从皇帝口中知道,此人颇有传奇色彩,甚是了得,千万不可低估。

杨廷璋,字温玉,他出生在贫穷的家庭,地位卑贱。早年,他有个守寡的姐姐住在京城。当年的郭威还没有发迹,地位低下,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杨廷璋的姐姐,对她一见钟情,想要娶她为妻。偏偏杨廷璋的姐姐一开始对郭威没有感觉,不想嫁给郭威。郭威不依不饶,软的不成,便来硬的,派了人传话恐吓杨廷璋的姐姐。杨廷璋知道姐姐受欺负,考虑再三,决定当面去找郭威理论。他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但是姐姐受欺,再怎么危险他也得出头。去找郭威前,他将自己多年辛苦积攒的钱交给一个信得过的友人,嘱咐友人,一旦他出事,务必帮忙收留他姐姐。将一切安排停当后,杨廷璋便昂首挺胸出现在郭威面前,心不跳面不惊,但是却用极为严厉的口吻将郭威斥责了一番。郭威是个有野心之人,他见杨廷璋气质纯朴却胆气过人,可为自己所用,因此尽管遭受杨廷璋斥责,还是对他大加赞赏。杨廷璋见了郭威的气度,也大为折服。两人不打不相识,自此惺惺相惜,成为知心好友。

杨廷璋回来拜访姐姐,向姐姐细细说了郭威的为人。他的姐姐经弟弟这一番劝说,对郭威的拒斥也慢慢变为喜爱。郭威于是娶了杨廷璋的姐姐。后来,郭威跟随汉祖镇守太原,杨廷璋多次专程前往太原看望姐姐。姐姐去世后,郭威劝服杨廷璋留在自己身边供职。郭威随后外出讨伐三个地方的叛乱,又入京平定了大乱,期间,杨廷璋多次向郭威献上计谋,为郭威称帝立下汗马功劳。郭威是个重情义的人,称帝后,将杨廷璋的姐姐追认册封为淑妃。郭威还想要任命杨廷璋为后周的右飞龙使,杨廷璋坚决推辞,希望郭威将官职授予自己的老父亲杨洪裕。杨廷璋的老父亲来到朝廷觐见,以自己年老推辞任官,郭威便就地拜他为金紫光禄大夫、真定少尹。

郭威知杨廷璋有胆略才干,数次劝说他出仕。杨廷璋为郭威所感,接受了他的任命,先后担任皇城使、昭义兵马都监、澶州巡检使。柴荣在澶州遇到了杨廷璋,对他颇为欣赏。回到朝廷后,向周祖郭威上书,大力推荐杨廷璋。郭威见柴荣也喜爱杨廷璋,大为高兴,便升杨廷璋为客省使。没过多久,郭威又任命杨廷璋为河阳巡检、知州事。这些都是干实事、有实权的职务。杨廷璋的才能由此进一步彰显。当时,泾帅史懿对朝廷的一些政策不满,便假装生病不来朝廷觐见。郭威大为恼怒,便派杨廷璋去传令,免去史懿的同时,让杨廷璋接任。在出发之前,郭威私下召见杨廷璋,给他下了密令:“如果史懿不接受朝廷的免职令,你就立刻杀了他,砍下他的头送到朝廷来。”杨廷璋闻言大惊,但是还是当即接受了使命。他知道史懿是个好官,除了性子执拗了一些,并没有什么大错,实在是罪不该死。到了泾州后,杨廷璋令左右之人全部退下,拿出诏书向史懿细细说了利害关系和郭威的意图。史懿闻言后,感激涕零,当天便收拾行李,上路赶赴朝廷去请罪了。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杨廷璋被拜为左骁卫大将军,任宣徽北院使。后来,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在抵抗并州军入侵时,杨廷璋数次立功。周世宗显德六年(959),杨廷璋率军进入河东界内,攻下堡寨十三个。随后任晋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为了安抚杨廷璋,为他加官检校太尉。不过,赵匡胤知道,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对杨廷璋有知遇之恩,更有知己的情谊。所以,对于杨廷璋内心对朝廷的态度,赵匡胤一直心里没底。赵匡胤一方面对杨廷璋大加赞赏,另一方面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听到皇帝夸赞杨廷璋,荆罕儒心中自然不服,只想快马加鞭去会会此人。荆罕儒自己就是一个传奇人物,所以杨廷璋这个被皇帝视为传奇人物的人激发了他心中的好胜之心。这种心理,往往建立在对自己极度自信的基础上,也常常会低估了对手。

数日后,荆罕儒一行四人进入了晋州临汾城。随即,他们投宿于临汾城内的平山客栈。在同一日的子时之前,其余九组人也都陆续进入了城中,各自投宿。

次日,夜,戌时,按照事先的约定,荆罕儒及其亲信三十多人穿着便装,赶到临汾东城楼西端的墙根下聚集。其实,在他们潜入城内之前,荆罕儒已经安排探子摸清了杨廷璋的行动习惯。他知道,杨廷璋这日必定会按照惯例,亲自巡视东城门的防卫工作,并且会夜宿城楼。杨廷璋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官员。他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竭尽全力保护着一方百姓。尽管这行为背后有维护自己势力范围的动机,但是他作为节度使,是非常尽责的。

晋州临汾城东城楼是一座用大石垒筑的城楼,很高大,经历了多年风雨后,城墙已经变得坑坑洼洼。此时,城门早已经关上。在城楼负责巡逻的卫士们,举着火把在城楼的顶上走来走去。不过,他们警惕的眼光几乎都是投向城楼之外。几乎没有人想到,就在东城门内西端的墙根,已经潜伏了众多武士。

当夜,天空昏暗朦胧,看不见月亮——它早已经藏在厚厚的云层后面。不过,在广阔无垠的夜空中,隐约有些星辰,散发出清冷的光。在混沌的夜色中,几辆大车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稳稳停在东城楼的墙根下。三十多名精干武士早已经聚集在那里。荆罕儒与几个亲信打开每只楠木大箱,从木箱中取出铠甲与兵刃,递给众人。三十多个武士在夜色的掩护中,借着星辰清冷的微光,紧紧贴着城楼的墙壁,沉默着穿戴铠甲,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趁夜色,披上铠甲,手执利刃,往城门处摸去。

你现在所看的《大宋王朝3·天下布武》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大宋王朝3·天下布武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