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残照

作者:王樵夫

天祚帝在金军的追击下,一路狂奔,躲进了夹山之中。

当初天祚帝从南京出逃时,命宰相张琳、李处温等官员,与魏王耶律淳一起守卫南京。而今却逃进夹山,数月间音信皆无,生死不知。

正值辽国群龙无首之际,李处温觉得自己大干事业的机会来了,于是率先提议,由在大臣中非常有威望的魏王耶律淳继任辽国皇帝,继续与金国对抗。

李处温是析津人。他的父亲李俨,大康初年入仕,曾任叁知政事,被封为漆水郡王,平日里与萧奉先来往颇多,二人互相引为知己。李俨为官十余年,善于逢迎邀宠,受到了天祚帝的宠信。李俨死后,萧奉先力荐李俨的儿子李处温出任宰相,因此李处温感恩戴德,倾心依附萧奉先,来巩固他的宰相地位,他的品行低劣,大肆行贪污之风,凡经他推荐为官的,大多都是小人。

从表面上看,李处温是为辽国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实际上李处温和萧奉先是一路货色。他急于拥立耶律淳,无非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将来可以以开国元勋自居,说不定还可以把持朝政,权倾朝野。

虽然李处温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这个提议在当时是挽救辽国的唯一办法。

李处温的借口冠冕堂皇:国不可一日无君。

李处温也不是不知道谋立皇帝的罪过,耶律章奴就曾因谋立耶律淳,而被腰斩。但是现在时局已变,今非昔比,天祚帝逃进夹山,被金军吓得不敢出来,他拥立皇帝不但不会被杀,反而还会有功。

李处温自知自己一个人站出来还不够,于是他联络宰相张琳,希望得到他的响应。张琳是个文人,天生胆小怕事,这种随便更换皇帝的大事他哪敢做主?按他的想法是天祚帝生死未卜,最好让耶律淳担任摄政王,等有了天祚帝的准确消息再说。

张琳的暧昧态度可把李处温急坏了,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他的计划就无法实现。关键时刻,一位出身辽国皇室的青年人坚决支持李处温的提议,此人就是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字重德,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生于大安三年。他幼年时受过良好的契丹族传统骑射训练和文化教育,又接受过汉族的文化教育。天庆五年考中进士,取得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不久,又因其才思敏捷,鞍马精熟,箭术过人,晋升为翰林承旨。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称他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耶律大石踏上仕途之时,正是辽国开始覆没的时候:天庆六年金军占领辽东京,耶律大石出任泰州刺史,后又调任祥州刺史;天庆十年辽失上京,中京陷入危机,此时北宋也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在这危难之际,耶律大石调任辽兴军节度使,守卫南京道。

辉煌二百年的契丹帝国轰然倒塌,面对兄弟之国的背约,下属部落的反叛,以天祚帝为代表的辽帝国末代统治者大多体现出苟且偷安的龌龊嘴脸,但也有一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在顽强地抗争,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就是耶律大石。

看到辽国在和金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耶律大石万分悲痛。如今皇帝不知所踪,整个国家群龙无首,已经处在亡国的边缘,耶律大石终于挺身而出。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整个国家的命运。

有了皇室成员的支持,成功的概率大增,同时奚六部大王,兼总知东路兵马事回离保也站出来积极响应。

除了这几个人外,李处温还密邀了儿子李奭、弟弟李处能,经过一番密谋后,于保大二年三月十七日,李处温与耶律大石、回离保等人,召集左企弓、虞仲文等番汉百官诸军,并僧道父老数万人,到魏王王府以唐肃宗故事,劝耶律淳登基即位。

到了魏王府,李处温才将他的打算告诉了宰相张琳。

张琳小心翼翼地说:“现在天祚帝下落不明,依本人之见,由魏王摄政即可,但万万不可私篡皇位。”

李处温却独断专行地说:“立魏王耶律淳为帝,此乃天意,人心所向,难道仅因宰相之言便随意更改吗?”说完,他瞪着眼睛巡视两边站立的百官,杀气腾腾,众人唯唯不敢多言。

你现在所看的《大辽残照》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大辽残照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