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里的皇权大战惊心动魄,而地处江南山区的宣州(今安徽宣城)却是一派风和日丽。
建武五年(公元498)正月十五,敬亭山下张灯结彩,整个宣州城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欢庆之中。远在广州任刺史的范云利用回京述职的机会,特意绕道前来看望他的好友、宣州太守谢朓。南齐永明十一年的那场政变,王融下狱赐死,萧子良不久也郁闷而亡,“竟陵八友”从此分崩离析。这是两位好友自那场政变后第一见会面。就在几天前,谢朓刚刚接到朝廷的任命,将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一片)晋安王萧宝兴府任“镇北谘议”,因此,这也是谢朓在宣州度过的最后一个元宵节。
据说当时萧鸾曾征求谢朓的意见,问他究竟有怎样的选择,谢朓就选择了宣州。从尚书中郎到宣州太守,由京官迁至地方官,有人说他赚了,有人说他亏了,但谢朓却觉得这是他求之不得的美差。宣州地处江南,山清水秀,正好实现了他“凌风翰”、“恣山泉”的愿望,又远离了建康是非中心,何乐而不为?
三年前,谢朓来宣州时,特意将他的府第筑在陵阳山上,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对面的敬亭山,可以俯瞰山下的城池,谢朓就在这里一边写着诗,一边欣赏着山区一年四季变幻不定的景色。坐在陵阳山的那处“高斋”里,他把属于自己的山水诗写得激情飞扬,又将宣州治理得政通人和,宣州人感激他,于是称他“谢宣州”。
在那些日子里,他总爱站在陵阳山头注目沉思。余霞如绮,澄江如练,再加上碧绿如画的敬亭山,这正是谢朓爱之不尽的江南风光,他就是这样被宣州的山水一次又一次陶醉了。在宣州,他写下了他人生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美妙文字,以致二百多年后的诗人李白每当站在敬亭山下时,总禁不住就要拿谢朓说事:“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谢朓自然会时常想起在京城的那些日子,他与竟陵八友们的欢乐聚会,谈诗、醉酒、闲游、放达。在竟陵八友中,谢朓是性格最中和的一个人,他不像王融那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也不像任昉那样有激烈的个性冲突,谢朓比其他人更清楚自己,自己就是一个文人,除了写诗,别无他能,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
“玄晖兄,我一直就想看看你的那些山水诗是怎样写出来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范云说。
“当初我选择到宣州时,也曾有过犹豫,有过彷徨,我不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是否能接纳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能溶入这片我早就向往的山水之中。”
“这从你刚来时写给我的诗中可以看出。你看,后人或许会说,谢朓与宣州,是历史几千年才有一次的最美妙的安排,谢朓的生命,与宣州的山水终于有了最巧妙的契合。”
谢朓说:“彦龙兄过奖了,那些诗都是不足道的,重要的是,宣州给了我做人的自信,苍天又格外垂青于我,这三年,除了去年的一场旱灾,宣州基本上算是风调雨顺,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因此,宣州的百姓才这样拥戴我。”
“玄晖兄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可惜啊,你我都是生不逢时。”范云一想起早逝的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就会禁不住连声叹息。
“我可不这样认为,”谢朓说,“充其量,我只是一个文人,你难道看不出吗,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文人充其量就是一个时代的点缀,一个达官贵人家里华贵的摆设。”
范云不得不承认,谢朓说出了一个真相,士大夫们需要文人,犹如文人需要士大夫。“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这样精美得让人落泪的颂歌,几千年也不见得有一行啊,但齐武帝萧赜就得到了,于是,齐武帝萧赜被人当作很不错的皇帝。萧鸾没有多少文化,当然更需要谢朓这样的文人,虽然他从不强求文人一定要为他写歌功颂德的诗文。
山脚下响起阵阵锣鼓声和震天的鞭炮声,逶迤的山道上,几十名傩人扭着古怪的舞蹈,一路向陵阳山走来。几名壮勇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匾额上覆盖着红绸,看样子,那是百姓们送给他们尊敬的父母官谢朓的。
“呵,这就是傩吗?”看得出,范云对第一次见到的傩很感兴趣。
“傩是驱邪的祭祀,又是迎新的庆典。去年,宣州百日无雨,为了祈雨,我曾让人在陵阳山上搭起一座高台,百姓们在高台下跳了三天三夜的傩舞,我也在那高台下跪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头上,宣州上空忽然雷鸣电闪,大雨如注。”
浩浩荡荡的队伍已来到府前,谢朓邀他的好友范云一同出门迎接,他愿意让范先生看看,他这个太守究竟做得如何。
长者说:“请太守揭匾!”谢朓看了看他的好友,伸手揭开那块覆盖在匾额上的红绸,匾额上“看门太守”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你现在所看的《梁武帝》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梁武帝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