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的女皇

作者:杨友今

沉默了一阵,大臣们开始议来论去。无忌板着面孔不说话,殿内又沉默下来。李治自觉没趣,又很恼火,迟疑了一气,退了朝。韩瑗和来济敢于顶撞当今天子,闹得不欢而散。事实明摆着,他们是站在无忌一边的“元老派”,或者更现实的说,是“反武集团”的得力干将。他们都是响当当的“清要官”,又有无忌作后台,因此才敢这样放肆。

“清要官”在官场中特别受重视,是一种值得骄傲的本钱。隋末至唐初,李唐王朝在打江山和巩固政权时,本人的能力和实力比家庭出身显得重要些。武士鹱和李筋等人由平民发迹,并取得了高官,就是证例。可是,到了贞观中期,门阀贵族制度又重新抬头了。要想混迹官场,谋取好的职务,获得高爵位,家庭出身则成丫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当时的在职官员中,出现了清、浊即要职、闲职的区别。

“清要官”大体有两层含义:一是出身豪门贵族;二是本人行公道与直道之政,不贪赃枉法,品格高尚,才干又相当杰出的官员。在年轻官吏中,属于“清要官”的有:起居郎,侍候皇帝左右,记录其言行,从六品上;殿中侍御史,掌管宫中节仪及宫内的生活,从七品下;监察御史,巡回视察各地,考评地方官吏,正八品上,等等。担任这些职务,仕途有保障,前途有希望。门阀贵族间,为使自己的子弟取得这样的职务,也要进行一番激烈的竞争。韩瑗,京兆府人,世世代代都是长安名门。他年轻时在李世民贞观朝担任兵部侍郎,正四品下。其父韩仲良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颍川县公的爵位。李治永徽三年,升黄门侍郎;四年,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挤身宰相班列;六年,迁侍中,成为首席宰相。此时他的年纪才四十九岁。其妻系长孙无忌的表妹,姻亲之间关系密切,相互照应,荣辱与共,同舟共济。来济,江都扬州人,其父来护儿乃隋朝左翊卫大将军,封荣国公。隋末天下大乱,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宫廷政变,来护儿被诛杀,家庭离散,年幼的来济饱经了颠沛流离之苦。而他苦中苦苦求学,长大成人,贞观初年考中进士。十七年,发生了太子承乾谋逆未遂事件,李世民很痛苦,很尴尬,思想陷入了惶惑徘徊。他歪着脑袋,询问侍从官员:“该怎么处置承乾?”没有人敢答对。通事舍人来济说:“陛下得以仍是慈父,太子得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

其思辩和口才受到李世民的赏识,擢升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升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国史监修。四年,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列班相位。五年,又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六年,四十六岁的来济,便取代柳奭担任了中书令。他的才气及经历与许敬宗颇相似,而遭遇却幸运多了,出身门第无疑是他得志的一个重要因素。唐代的元老重臣,一般指三师和三公。所谓三师,即指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是太尉、司徒和司空。他们的官位最高,正一品。三师多赠与德高望重的老臣为荣誉衔,三公多为亲王或文武勋臣的加官,都没有具体职掌和专属的衙门。其权力因人而异,或举足轻重,或形同虚设,或者根本不过问朝政,或者对朝政无不过问。具体管理政务的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和隶属尚书省的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朝廷班子,还有秘书、殿中、内侍三省,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合称六省;以及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一台御史台,五监少府监、将作监、国子监、都水监、军器监等。军事机构有:南衙十六卫,统领禁卫兵,宿卫京师及宫廷。每卫约一万人,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其下有长史,录事参军及仓、兵、骑、胄铠等曹参军事。其中统领府兵的十二卫是:左右卫、左右骁骑、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不领府兵的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北衙十军,一般称禁军,其中四卫是: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置内府翊卫。六军有:左右神威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不置内府翊卫。以上十军,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属官有统军、将军、长史、录事参军及仓、兵、胄等曹参军事。全国十道共设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为地方征兵府,即外府,隶属十六卫及东宫六率,长官称做折冲都尉,副职名叫左右果毅都尉。东宫六率担负东宫的侍卫、警卫、夜巡和诸门守卫,以及太子近身侍卫。内府贵族征兵府包括亲卫府、勋卫一府、勋卫二府、翊卫一府、翊卫二府,长官为中郎将,副职叫做左右郎将。尚书省是朝廷最高政令执行机关。凡中书省所出诏敕及批准章奏,经门下省过覆后,皆交本省颁下执行。九寺五监发往州府的符移关牒,亦需经本省下达发布。唐人说:“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

故有“会府”之称。其总办公署称都省,又名都堂,下分左右二司,左司管吏、户、礼三部,右司管兵、刑、工三部。每部四司,六部共二十四司,分掌全国的行政事务。因为李世民在髙祖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此职遂阙而不置,以示对其尊崇之意,而以左、右仆射为长官,地位与门下省的侍中相等。另外还有左、右丞分判省内事务。六部皆置尚书、侍郞,诸司置郎中、员外郎等。中书、门下两省的衙门,设在皇城内的南部。中书省为最髙制令决策机关,攀草拟诏敕,签署后经门下省过覆,交由尚书省颁下执行。朝廷各职司部门及地方州府进呈奏表,亦由本省递呈皇帝,并参议得失,草拟批答。高宗李治以后,宰相办公厅即政事堂后称“中书门下”自门下省迁至本省。该省设中书令二人,中书侍郎二人是副职。属官中有:中书舍人六人,掌进奏及参议章表、草拟制策诏书右补阙、右拾遗各二人,主讽谏;还有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通事舍人等若干员。集贤书院及史馆亦隶属中书省。门下省在三省中居承上启下的地位,掌封驳制敕章表。中书省所拟诏令文书,需经本省过覆,交尚书省颁下执行,查有不妥者则封还中书省重拟。臣下章表亦由本省审验,交中书省进呈皇帝,查有不妥者亦可驳回修改。其长官有侍中二人,门下侍郎二人为副手。属官有给事中四人,掌审覆制敕,驳正违失;左补阚、左拾遗各二人,掌讽谏;还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起居郎等若干入。弘文馆亦隶肩此省。门下省与皇帝最接近,侍中与侍郎有权将皇帝的圣旨送回复议,甚至驳回。这既是职权,又是职责。贞观初年,门下省对圣旨一律通过、照办,从未提出过异议或者驳回。李世民很不满意,严肃地申诫道:“你们这种不负责的作法,等于放弃了本身的职司。假使只要你们通过我的旨令,那就不必启用贤能之才,只用几名低级官吏即可以了。”

由于他的强调,加大了门下省的责任与权利。朝廷的要职,大都由出身豪门贵族的人担任,朝政也相应由他们把持。这个阶层的官僚,在太尉长孙无忌的旗帜下聚集起来,形成了反对废掉王皇后而改立武昭仪为后的强硬势力。以无忌为首的豪门贵族势力当道,武则天寸步难行。她从剖析形势人手总结了经验教训,决计摆脱踌躇满志的“清要官”,从出身门第不高的“浊官”中发现和培植人才,形成自己的力量,与“清要官”集团抗衡,进而展开反击。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平日为无忌派所不屑一顾、遭歧视、受排斥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冒出来了。这时候,拥护武则天的人还没有形成气候,反对武则天的人其势汹汹,似乎锐不可挡。攻击和毁谤她的疏本雪片似的飞来,甘露殿的御案上摆着一摞又一摞如此大同小异的奏折。李治连看都不愿意再看了,也看不下去了。他满脸愁云,焦躁地踱来跋去。武则天倒颇有耐心,坐在御案跟前,一本一本地翻阅。她拿起一份奏章念道:“皇后是天下妇女的仪范,善恶由她发端,所以说嫫母辅佐黄帝,妲己倾覆殷朝。”诗经中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阅读古史,每每感叹兴亡,没想到当今圣明之世,也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念着念着,不觉噗哧一下笑出声来了。李治停住脚步,怔怔地望着她:“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他们在骂你。”

“骂臣妾倒无所谓,”武则天放下折子,“可笑的是他们胆大包天,居然把矛头指向了皇上。”

“朕是商纣王、周幽王,他们又敢怎么样?”李治紫涨了面皮,赛如被野兽咬噬一般地暴怒起来。武则天窃喜果然把他激怒了,一边举起大拇指叫“好”,一边起身走到李治身旁,给他打气:“皇上高倨九五之尊,天下是李家的天下,他们不过一群奴才而已,竟敢狂犬吠日,如此无礼,无法无天。”

“明日上朝,朕可要好好训斥他们一顿,谁再敢把朕比做夏桀、纣王、幽王,朕可要开杀戒啦。”

“如果他们只贬责臣妾呢?”聪明的武则天贴到李治的肩头,趁势又把话题转回到自己的身上。

“那也不行。”

鼓起了勇气的李治,像保护神那样一手揽着武则天的腰肢,“你忠心辅主,一心一意维护朕。没有你,朕不知哪一天会被他们吃掉。”

他用手朝御案上一拂,奏折纷纷落地。武则天俯下身去一份一份拾起来:“未必这些疏奏都是反对臣妾的,莫非皇上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没有臣下帮你说话?”李治敲了敲窄窄的额头:“哦,早些天卫尉卿许敬宗进呈了一份奏章,他倒是主张立你为后。”

他伏到御案上翻了一阵,从中抽出一本折子,递给武则天:“你仔细看看。”

武则天重新坐到御案跟前,打开奏折瞧了瞧,不禁拍案叫绝:“好啊!此人不仅忠心耿耿,而且才高八斗,文从字顺,说话有理有据又有分量。”

“唷!”李治深深吁了口气,“你终于为朕找到了一位顺意的臣子,朕可要大大地奖赏你。”

“不用赏臣妾。皇上,要好好赏赐他,人才难得哩。”

你现在所看的《狂野的女皇》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狂野的女皇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