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真正与和珅斗智斗勇的人,还有曾经弹劾过国泰的御史钱沣。
钱沣(1740~1795年),字东注,又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曾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制使、户部主事和湖广道监察御史等职。他一生以教书法闻名于世,出生于平民寒素之家,从小养成不媚时俗、不畏权贵的品格。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身为御史,一心效忠朝廷,勇于弹劾,敢为他人所不敢为,言他人所不敢言。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钱沣上书弹劾正在山东做巡抚的国泰贪纵营私、索贿舞弊,使举朝上下为之震惊。
案件的当事人是国泰。国泰的来头很大,他本人是皇妃的伯父,又与和珅关系极为密切,其父四川总督文绶又是刘墉的老上级。您想一想,这样的一个人,与乾隆皇帝、和珅、刘墉关系都极为密切的一个人,谁敢不拍他的马屁呀?所以他一路下来升迁得很快。他先是任泗阳县县令,后又任刑部主事,再后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成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
他任山东巡抚之后,就伙同山东布政使于易简,贪赃枉法,挪用库银,造成山东下属各府衙门的国库亏空,官场上一时乌烟瘴气。不仅如此,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继续开征收税。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名。
您说,这样的一个人,谁敢得罪他呀?还别说,还真有些人敢得罪他。不过可不是刘墉。这些人是谁呢?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和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
1782年年初,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联名上书,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以向皇上纳贡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下属几十个州县仓库亏空严重,建议乾隆皇帝将他调到京师为官。
乾隆皇帝一想,呦,弹劾到了我的伯丈身上来啦。不会吧?国泰不会干这种事情吧?找个人问问吧!找谁呢?还是找山东布政使于易简问问吧!
乾隆皇帝找于易简,可是找对了人了!于易简这个人,是前任大学士于敏中的弟弟,因为国泰权大势重,平时就对其巴结逢迎。本来布政使与巡抚官阶相同,都是从二品,均为封疆大吏,只是布政使是文官,巡抚是武将。于易简却对国泰极端献媚,甚至向国泰长跪禀事。
这时,于易简一见皇上询问,便极力为国泰辩白,坚称国泰没有贪婪横行、庇护劣臣之事,只是对属员比较严厉。乾隆相信了于易简的话,两次下谕说,国泰并无劣迹,只是办事认真欲速见效之过,没有采纳阿桂的建议。
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可是一个不怕死的主!他知道大学士阿桂的弹劾没有起到作用,就在四月初继续上书乾隆皇帝,再度弹劾国泰。您说,钱沣此时此刻再度弹劾国泰是不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啊?
幸运的是,乾隆皇帝立即于四月初四连下两谕,委派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工部右侍郎诺穆亲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秉公据实查办”。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如此安排呢?派三个人前去山东查案,是不是显得自己更加重视此案了呢?非也!
您想,乾隆皇帝如此安排可以说是意义深远:和珅,与国泰的关系极好;刘墉,是国泰父亲文绶的老下级;工部右侍郎诺穆亲,是皇帝本人的亲属。这三个人,谁还不明白我乾隆皇帝要力保国泰安全过关的意思?
不过,样子还得装一装,再下几个命令吧。
四月初六,乾隆皇帝猜想和珅必然会对自己的意思心领神会,肯定已经迅速对此案件的后事处理安排完毕,于是就对军机大臣下旨,讲了查审国泰一案的方针和办法。他说:“钱沣弹劾国泰、于易简贪纵营私,致历城等州县的仓库亏空。今派和珅等严切查究。仓库亏空之事,和珅等逐一对比印册盘查,自能水落石出。而索贿行贿之事,就比较难办,双方都不愿如实呈述,可对各官晓谕,若伊等供出实情,其罪可从轻处理。此谕由六百里加急传谕和珅等人。”
四月初八,乾隆皇帝又下谕军机大臣、原任山东济南知府吕尔昌,推荐其任安徽按察使。吕尔昌系国泰用的人,必然知道国泰劣迹,传旨令吕尔昌据实指控国泰、于易简的贪婪不法,毋许丝毫欺隐,否则重惩。
我们再说钱沣。钱沣怕和珅会预先做好安排,暗中动手脚,就与刘墉商议,他一个人微服先行,由刘墉稳住和珅。和珅、刘墉、诺穆亲三位钦差大臣则于四月初四离京,前往济南。
你现在所看的《和珅·二号人物》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和珅·二号人物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