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地方很小,装一个"大帅"渐渐感到"吃力";吴佩孚也觉得再在这里住下去,不方便的地方更多。所以,他决定即去武都。杨抚权率部亲送,驻武都的邓锡侯部刘凤山率队迎接。刘凤山又兼着武都县的县长,军政一统,本想盛情欢迎,怎奈武都也是甘南一个小县,县城小,军多,早无余房,只好把吴安排在贡院巷清真寺内。于是寺院大门外又挂出了"行辕"和"八大处"的牌子,吴佩孚又开始了深居简出、谈经说道的生活。

就在这时候,在四川的邓锡侯给他发来紧急电报,详详细细告诉他"九一八"事变和日本人侵略东北的情况。吴佩孚接到电报,十分愤怒,他觉得日本人欺人太甚,竟想吞了中国的东北,这是不能容忍的;另外,却有点暗喜,他想利用日本人入侵激起的中国人民的反抗高潮,联合各方,东山再起。

吴佩孚在清真寺召集了他的随员,磋商了应急措施--

吴佩孚用愤怒的口气介绍了日本人侵略东北的情况,最后提出两个意见,要大家去办:一,以孚威上将军的名义,向日本提出严正抗议;二,通电西北各省,联合抗日。

没有什么再要商量的了,人人都看明白这不过是声张而已,有什么力量去行动呢!于是,只能从武都发出两个电报。

在致各省的电报发出后,吴佩孚又先后派刘泗英、白品清、赵子宾等人赴各省联络。不久,即收到川甘宁青新五省十八位地方军阀联名请吴出来主持抗日军事的电报。电文除积极主张抗日外,并说:

窃以吴上将军子玉,为国元老,韬晦蜀中,干兹数载,身虽寄乎山水,心常系于国家。际此外患危急之秋,翩然莅陇,谢安未老,共仰东山,矧其前戍辽东,适逢日俄战役,满洲形势,日本军情,观察靡遗,了如指掌,应请中央及全国袍泽民众,一致敦请出山,主持对外军事,为政府外交之后盾,作人民救国之先锋。麟等志切为国,愿赴疆场,马革裹尸,虽死尤烈。国将不国,敢有他心,迫切陈词,诸维亮登。

电报归电报,抗日也还是遥远的事情,吴佩孚在武都还得干他该干的事:讲经讲易,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有时还写字,画画。不过,这些都已经不是主要的了,他得用力抓实力。除了在路途中加封的魏成弟之外,在武都,他又委任了西和大桥的马尚智、武都罗塘的周富银、武都五库的靳禄山等都为师长、司令,属他直接领导。这些人都是地方土豪势力,有的有枪四五百支,有的有枪七八百支,他们各霸一方,横行霸道;有了吴佩孚的加封,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勒索民财,并拿出一部分供吴需用。吴佩孚在武都还组织一个"精一大道",把当地的永盛公商号经理姚慕子、旧军中的哨官曹子佐等十多个较有影响的人收为道徒。对他们说,这个组织会救苦救难,"为什么叫精一大道呢?《书经》有云: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我们就是取的这个意思。"

吴佩孚每天忙忙碌碌干这些事,兼县长的刘凤山很为反感:境内外的土匪多是他的对头,剿还剿不灭,如今一个一个都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在他面前指手画脚起来;那些入了"精一大道"的人物,以为有了吴大帅这个后台,也把县长不放在眼里了。可是,吴在武都的粮草还都得由县里供应,刘凤山每月还得给他送三百元零用,这个县长就更不乐意做了。

一天,刘凤山去见吴佩孚,想谈谈治安情况。刘来到清真寺,吴坐在那里连身子也不欠一下,只对他轻蔑地点一下头,连座也不让。刘说:"大帅这几日很忙?"

"忙。"吴只用鼻音应酬。"大帅最近身体还好?""好!"

"大帅没别的事我走了。""请。"

--原来吴佩孚听土匪头子和"精一大道"徒弟们说了县长不少坏话,他想排斥县长,用自己的人代替。

刘凤山也算一方"土地神",哪里吃过这样的钉子。临走时便说:"吴大帅,我手下也很紧,往后这供应么,很有困难。"走出门后,刘凤山又气愤地说:"你已经是走投无路的人了,还摆大帅架子,看谁再理你。"

不久,吴佩孚不得不离开武都,匆匆赶去天水。

天水为陇南重要城市,就近十县,为陇南绥靖指挥马廷贤所统领。马廷贤,也是个惯靠大树的人,本来,他的部队已经接受蒋介石的收编,这顶"陇南绥靖指挥"的帽子还是蒋介石给戴的呢;可是,他不久前却又参与联名通电,要吴佩孚出来统一指挥中国抗日部队,并且派出代表吴庆安到武都去欢迎吴佩孚来天水。

为了迎接吴佩孚,马廷贤把吴的行辕安在天水最好的一座房子里--大城九间楼。九间楼是一座双层翘檐的青砖灰瓦楼房,窗明几净,花簇柳荫,楼上楼下,张灯结彩。

吴佩孚到天水的那一天,马廷贤整队迎到郊外,然后,并驾来到九间楼。住定之后,马廷贤说:"大帅,为了更隆重的接待你,东校场已经聚集了机关职员、学校教员、学生和军队等人,等会请你去训示。"

你现在所看的《北洋儒将吴佩孚:北洋兵戈之五》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北洋儒将吴佩孚:北洋兵戈之五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