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再从头说东晋参与中原之争的事。桓温灭西蜀之后就想收复中原。石虎死后,桓温上表请命北伐。朝廷担心桓温北伐立功之后,威信和势力坐大,反过来控制朝廷,便拒绝了。后来中原乱成一锅粥,魏、赵在河北互相打来打去,燕国也时时南下,桓温见有机可乘,又请命北伐,朝廷又拒绝。桓温怒了:“这一定是庸臣殷浩在搞鬼。当年朝廷重用殷浩不过就是想拿他来抗衡我么?我偏偏不怕他。”
桓温于是带兵十万,顺江而下,来到武昌扎下军来。朝廷一看桓温带兵一直向东,也不说要做什么,都又疑又惧。有人说桓温要反了,这是准备攻建康;有的说桓温是要抗命北伐;有的说桓温既不想反,也不是北伐,这是用威严的沉默,来向朝廷示威。
司马昱问殷浩怎么办?殷浩也拿不出什么办法,说干脆我辞官算了,桓温不就是看不惯我么?这时站出一人,此人叫做王彬之,是王导的侄儿。王彬之对司马昱道:“桓温不是普通人,所以必不能以普通人来揣度。我愿替相王写一封亲笔信给桓温,必令其回师。”
司马昱遂让王彬之先写出信来,只见王彬写道:
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您说要北伐那是为国家深谋远虑,经略大算,而且能承担北伐大任的除了您还能有谁呢?非您莫属啊。可是既然兴师动众,其后方一定要有资本才行。不能因为开始容易,便不考虑将来之难。如果您去北伐,后方得不到保障,一旦失败,则朝野不安,连社稷都会有危险。其实许多人都对您产生怀疑,说什么话的都有,我想您也没少听说吧。我和您两个人,虽然一个主内,一个管外,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安社稷,保家国。应当先考虑安定国内,再想着一统天下,这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我是跟您开诚布公地说心里话,希望您能听到心里去。
司马昱见了此信,连声夸好,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给桓温寄去了。
桓温见了信,明白就算自己强行北征,一定会被后方掣肘,反而不利,不由长叹一声:“本想趁中原之乱的时候收国土,雪国耻,为国尽力。没想到后方扯我的后腿啊。”当即向朝廷谢罪,领兵回来了。
本来这事完了,殷浩却认为中原大乱也是自己建功立威的好机会,于是准备北伐。这时又传来消息,原来冉魏的豫州牧张遇,本来已经投降晋朝,现在又转降了前秦,占据河南许昌与晋朝为敌。殷浩于是利用这个机会,上表要求北伐。
那个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劝殷浩道:“你是人才不假。但人才也有文武之分,职分也有内外之别。汉高祖的时候,负责在前面打仗的是韩信、彭越;而萧何、曹参则在后面出谋划策,管理朝政,所以才得以平定天下。你的才能,相当于萧何、曹参,而不是韩信、彭越。你不应当亲自北伐啊。”
殷浩听了很不高兴:“你小看我没有军事才能啊,我偏要打几个胜仗让你们看看。”
朝廷里北伐的呼声也比较强烈,绝大多数人都支持殷浩北伐,于是朝廷准奏。殷浩率十万大军出师,以谢尚为前锋,姚襄为副将,进兵许昌。
张遇兵少,苦守许昌不敢出战,眼看城将攻破。苻雄率两万骑兵,苻菁率两万骑兵,分别杀来。晋军和秦军一场大战。殷浩支持不住,先带着自己的部队逃了。谢尚、姚襄苦苦支撑,最终还是大败。晋军迅速南逃,秦军在后紧追不舍。姚襄急命扔掉一切粮草、辎重、衣服、饭盆……除了武器其他东西全部扔掉,这才逃回到淮南。而殷浩跑得更快,早就逃回寿春。
姚襄回到谯城(今属亳州市),命令手下在淮河两岸屯田种粮,并训练将士,准备北伐。殷浩认为姚襄要自立,但又找不到什么理由除去姚襄的兵权,便派刺客许敬去暗杀姚襄。
许敬潜入姚襄的军帐,但被姚襄俘获。许敬被抓住后,立刻就招认是殷浩派他来的。姚襄拿自己的顶头上司没办法,只好杀了许敬,以后更加防备。殷浩一连派了十几个刺客,个个有去无回,最后再没刺客敢去了。殷浩觉得这也不是个办法,又派魏憬率五千精骑兵,去偷袭谯城。不料姚襄竟然早就埋伏了人马,将魏憬杀败,魏憬被擒杀。剩下的降兵被姚襄脱得精光,让他们光着身子回去告诉殷浩,不要逼人太甚。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我姚襄比兔子强多了。
打发完这批降兵之后,姚襄越想越气,又派参军权翼去寿春质问殷浩。殷浩当然不承认,百般抵赖,就是权翼拿出证据,他也是瞪着眼睛不认账,还说:“你去告诉姚襄,我从来就没有害他的意思,让他尽可放心。”
姚襄哪里放得下心,更加痛恨殷浩。
东晋永和九年(353)十月,殷浩又起兵十万北伐,由寿春出兵。这次命姚襄为前锋。姚襄和部下经过讨论认为,这是殷浩借刀杀人,让他的军队和秦国军队火拼。而且,如果败了,姚襄必被怪罪,难免杀身之祸;如果胜了,则是为殷浩建功立业,自己反受其制。商量来商量去,姚襄决定给殷浩一个教训。
姚襄派兵悄悄南行,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埋下伏兵。然后派人向殷浩报告说:“姚襄密谋要逃跑投奔前秦。”
你现在所看的《晋朝那些事儿2·二雄逐鹿》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晋朝那些事儿2·二雄逐鹿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