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上半年,这是刘备待在许都的日子,也是刘备与曹操走得最近的一段时间。他的官职原本就是豫州牧,待在豫州颍川郡的许昌也是很合理的。
曹操对刘备集团极为慷慨,糜竺因为地缘关系被拜为偏将军、嬴郡太守(嬴郡自泰山郡中划出),糜竺的老弟糜芳被任命为彭城相,俱是两千石大位。原本只是别部司马的关羽跟张飞,则被提拔为中郎将。至于老大刘备,则挂上了之前袁术、吕布的头衔——左将军。
这里需要简单说明一下,依照东汉的建制,前、后、左、右四个将军号应该相当于国家副部长级别,上面还有四个正部级将军称号,由低到高分别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以及大将军。也就是说,仅以将军号比较,刘备的左将军已是当时一等一的尊位,全天下在他之上,只有三位将军,分别是大将军袁绍、行车骑将军事的曹操以及卫将军董承。
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构成刘备在东汉建制上合法的最高头衔。
请注意“合法”两个字。
除了名义上的官衔之外,日常生活中曹操对刘备也是相当礼遇。为了拉近两人的关系,每当外出时,曹操便与刘备同乘一车,入座时,则和刘备同坐一张席子,好像两个人是深交多年的死党一般,意气相投、肝胆相照。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曹操真心欣赏刘备的可能,但这种政治上的“快餐友情”,多半仍是基于利益上的考量。换句话说,曹操之所以优待刘备,是因为刘备的身上具备值得优待的价值。
那么话说回来,刘备对曹操究竟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说到这个问题,相信许多读者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刘备的皇室血统,认为曹操积极拉拢刘备这位大汉“皇叔”,是为了巩固他对帝国的控制。
笔者认为这是对刘备最大的误解。
本书的开头已经写到过,刘备的“皇叔”身份是非常可疑的,“刘皇叔”这个名词并不见于史料,甚至连刘备晋见汉献帝的记载都没有,《三国演义》上献帝“按谱认亲”的片段,当然属于小说家的个人创作。
而且如前所述,刘备的家族几百年前就被踢出了皇室阶级。在刘备打天下时,搞不好随便砍死的一个姓刘的小军阀,血缘上都要比他更接近皇帝,更遑论几个真正拥兵的大角色,如刘虞、刘焉、刘表、刘宠等。
刘备自己也很少把“汉室宗亲”的身份拿出来宣传,根据记载,刘备唯一一次说自己是汉室亲族,是在二十年后他任汉中王时给献帝的上书上。其余称刘备为“王室之胄”的政治语言,则散见于诸葛亮说孙权和张松说刘璋时,这些都发生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之后。至少我们可以说,在刘备前期的奋斗生涯中,“汉室之胄”从来都不是他对外宣传的重点。
而在曹操这边,他在洛阳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正牌的皇叔、皇伯父之流,怎么会稀罕刘备和皇帝这种追溯到十八代以上也不见得够得着的关系?
所以笔者认为,曹操所看重的,并非刘备的身份,而是他对于平民阶级的号召力。
要讨论刘备对平民的号召力,首先得简单说一说东汉乃至魏晋的“士族政治”。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其实是内法外儒),学习儒家经典便成了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唯一方法。在造纸、印刷技术不甚发达的当时,这些知识很自然地被特定族群所垄断。
部分政府制度也促成了官职与知识的世袭化,例如东汉恢复“任子”制度,现任公卿、校尉、尚书家族中,至少得有一名子弟成为政府后备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储备干部”,而不问受选任者的德行与学识。
你现在所看的《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