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骆宾王的檄文写得气吞山河,然而“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的局面始终没有出现:李敬业和骆宾王所期待的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并没有出现,自始至终只有他们这一支反抗军,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呼百应。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没有人来响应李敬业的起兵呢?
这是因为武则天在朝廷中的夺权,损害的只是李唐王朝上层人物的利益,对于全国老百姓而言,李姓当皇帝和武姓当皇帝没有区别,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照样种地,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照样交租,所以,李敬业起兵并没有群众基础。
得不到群众呼应的李敬业叛军注定只是一支孤军,而这支孤军在起兵后不久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扬州起兵之后,往哪里打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魏思温主张直接往洛阳打,这样能引起全国的风起云涌;而薛仲璋主张往金陵(南京)打,那里据说有王气,而且有长江天险,可以作为根据地。
李敬业作出决定,全部兵力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守扬州,一部分由他亲自率领前往攻打润州(今江苏镇江),进而进攻金陵。
分配完毕,李敬业率军出发,军师魏思温却叹息一声,完了,败局已定。
魏思温是对的,如果直接往洛阳打,还有些许成功的可能,然而分兵去打金陵,则是必败无疑。试想此时的李唐王朝还是铁板一块,即使李敬业占领金陵一个孤城又有什么用呢?由古至今,一贯讲究行兵用险,李敬业在起兵之后却不锐意进攻,而是提前为自己准备退路。
血一般的事实证明,凡是起义之初就给自己准备退路的,必败无疑。
起义只有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向前再向前,向前未必生,向后一定死,李敬业的结局将再次证明这一点。
武则天派出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平叛,此时李敬业手下只有杂牌军十万。
战事一开始并没有向着有利于政府军的方向发展,双方互有胜负,李孝逸几次进攻都遭到了挫败。
李孝逸有些慌乱,打算就此撤退,这时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建议,干脆趁着风势发动火攻。
一句话提醒了李孝逸。
火起,风劲,战事顿时朝有利于政府军的方向发展,遭遇火攻的起义队伍四处逃窜,就此注定了李敬业的败局。
自知大势已去的李敬业一路逃到了海陵(今江苏泰州),他想从这里乘船出海,前往朝鲜半岛避难。然而人到走霉运时,连老天都不帮你,这时海上起了大风,而且是逆风。
原本还想跟李敬业去朝鲜半岛逃难的人改变了主意,他们决定改过自新,从头开始,从李敬业的头开始,李敬业的头就是他们投诚的投名状。
混乱中,李敬业、李敬猷被手下叛将杀害,唐之奇、魏思温在被逮捕后也被处决,至于骆宾王则是下落不明。
你现在所看的《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唐史并不如烟3·武后当国在线阅读!